下载此文档

展望后课标时代-写在数学新课改实施8 周年之际[J].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展望后课标时代
——写在数学新课改实施8周年之际
郑毓信
如所周知,《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现在处于新的修订与审查之中,本文无意对修订后的“课标”做出评价,而只是希望表明这样一点:现状分析,特别是过去8年课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应当成为这一工作的直接基础;进而,我们又应特别重视问题的发现,这也就是指,“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前进”应当成为这方面工作的基本立场。显然,后者事实上也适用于一般性的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直接出发点;但就“课标”的修订与审查而言,我们则又应特别强调对于已有工作的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因为,对于过去8年课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并是否能够以此为基础做出新的思考与研究,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标”的修订以及新的实践工作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首先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数学教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新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应当肯定的是,在过去的8年我们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这里的关键恰又在于: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看待所说的成绩?什么又如何能够取得新的进一步发展?显然,如果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缺乏清醒认识,相关的工作就不可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更不可能对实践工作发挥切实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另外,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又将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对究竟什么是数学教育实践活动(包括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合理定位这样一个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是其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对此例如由改革初期一线教师参与教学观摩的极大热情就可清楚看出,因为,作为一线教师人们自然特别关心这样一个问题:课改以后的数学课究竟应当怎么去上?特别是,什么又是数学教师在以后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就上述的问题的认识而言,,笔者以为,主要地又可形容为“低层次的摸索”,因为,如果说这一方面有所变化的话,主要就表现为对于片面性与绝对化观点的纠正,其直接结果则是对于常识的回归——从而,在严格的意义上,也就很难谈上真正的进步.
具体地说,在教学方法改革问题上的片面性与绝对化观点主要表现于这样一种认识,即是以“新旧”代替“好坏”,也即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采取绝对肯定的态度,对于旧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则持绝对否定的立场.
进而,由于“情境设置”“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与“动手实践”等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由相应的观念转变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出什么又是这里所说的“向常识的回归”的主要内涵:
第一,由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转而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更不能以“生活味”去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第二,由片面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转而认识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可能事事都靠自己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恰恰相反,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由片面推崇“合作学习”转而认识到了教学活动不应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由片面强调“动手实践”转而认识到了不应“为动手而动手”,并应注意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
应当再次强调的是,上面这些认识都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很难被看成真正的进步,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回到了人们

展望后课标时代-写在数学新课改实施8 周年之际[J]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