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湘教版必修一授课人:,知道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分界面及特征,知道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重点)、特点及其之间的密切联系。(重点)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情景导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烈度达到11级。其破坏性、波及范围、救灾难度等都达到了新中国发生灾难之最。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5月7日的报告,汶川地震共造成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9年了,山川抚平伤痕,汶川走向重生。今年的5月12日,是汶川地震9周年,让我们缅怀逝者,致敬重生,祝福汶川!思考:在发生地震时,人站在陆地上,会先感到上下波动,还是左右晃动呢?若是在海面上呢?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秘的,我们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1)什么是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地震波纵波(P波)横波(S波)分析归纳:地震波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观察:地震波的演示及分类分类特点共同点所经介质状态传播速度地震波纵波横波(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体、气体较快固体较慢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3)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33千米处(大陆部分)莫霍界面该界面下,P、S波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为什么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显著的变化。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读“地震波的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填空。(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波A:横波B:纵波。(2)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莫霍界面不连续面。(3)在地下2900千米处,A波消失,B波波速陡降,从而发现了D古登堡界面不连续面。(4)C面以上为地壳,C面和D面之间为地幔,D面以下为地核,F的状态为固态。
地幔界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