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转【考试要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方向、速度、轨道和周期;黄赤交角;公转地理意义)【课堂互动】基础知识地球公转基本概况:——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北移动(从______日到_______日);向南移动(从______日到_______日);在北半球(从______日到_______日);在南半球(从______日到_______日)。(如图所示)(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随纬度的变化: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②随季节的变化: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直射的机会。(2)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_______________,赤道和其他纬度的春、秋分日:_______________;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_______________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达整个北极圈以北地区)。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_______________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极夜范围达最大,为整个北极圈)。南半球相反。(3)四季的更替①产生的原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_______________的多少不同。②不同纬度的季节更替: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变化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③四季的划分:传统四季:含义——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度季节。我国的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西方传统四季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物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以候平均气温划分的四季:夏季:候平均气温超过_________,冬季:候平均气温低于__________,春季和秋季:介于二者之间。、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2.“昼夜长短状况”与“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的区别——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地方时为9时04分,25°E地方时为10时整。但如果不是同纬
地球的公转-VanessaPhelps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