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因
工
程
在
医
学
上
的
研
究
进
展
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在短短的30多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已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医学上则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本文就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工程基因药物基因治疗基因诊断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生产的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苷酸药物等,它们对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疾病、各种遗传病和传染病等有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种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产业就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
基因工程激素类药物
1994年首次从牛的脑垂体中分离出生长激素,1956年又从人脑垂体中分离出生长激素,1969年人生长激素的氨基酸序列被确定,终于在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代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1];1982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2]。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肿瘤
高丽等[3]研究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来自蓼科植物的重组养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HL-60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对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韩明勇等[4]-hIL-18转导入Bcap37细胞
中,并筛选出阳性克隆;李振宇等[5]制备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野生型及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工程T细胞(TK+T及sr39TK+T细胞),以达到减轻前体药物毒性,拓宽前体药物选择范围的目的。
基因工程药物治疗病毒感染
杨延梅等[6]证明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胡立华等[7]观察了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IFlNa-Ib)与胸腺肽al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示联合用药的强大抗病毒活性,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案;左冰[8]采用a一1型基因工程干扰素(rHuIF-)与无环鸟苷(AcV)联合治疗24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获得满意效果。
通过转基因动植物生产的基因药物
20世纪90年代初, 等人已成功的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绵羊,其乳腺能分泌抗胰蛋白酶(ATT);1995年1月,以色列的科学家们,经过长达7年得辛勤研究,培育出转基因山羊“吉迪”,它携带有人血清蛋白基因;1998年2月,我国上海医学遗传与复旦大学遗传所获得首批与人凝血第九因子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山羊,能在乳汁中分泌出有活性的能治疗血友病的人凝血第九因子;1999年8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科研人员,在对农药产生抗性的昆虫中成功克隆出解毒酶基因。[9]
基因诊断又称DNA诊断,主要是从基因水平确定病变基因及其定位。目前已建立起多种病变基因的诊断
基因工程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