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三讲 酒与诗人情怀(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十三讲酒与诗人情怀(上)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韩愈则讲得更具体,道:“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这里关键在于一个“情”字,韩愈强调诗的真情,是有针对性的,他批判那些在生活中并无真实感受的所谓无诗而诗、无病呻吟者。然而韩愈这里所讲的显然偏重于强调痛苦方面,实际上人在有美好感受的时候,也能够将感情喷发出来,并运之于笔端。我国古代文人骚客大多于怀才不遇或不满现状者,内心痛苦,发文为诗为咏,创不朽之名言名作,如司马迁所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自序》)。从上一节中我们讲了酒在人的情感释放过程中的作用,又不难知道酒与诗为什么常常有着关系。由此我们看到古来诗人大多喜饮酒,或者借酒抒怀,或者总把内心情志与酒写在一起。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实这不仅是对陶渊明的评价,也是对古代许多诗人借酒明志的概括。宋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不得志而寄情山水,而把这种感情又寓于酒中,而酒里就深刻地埋藏着他的胸怀。由于酒的促动使文人骚客情感迸发,写出的诗文得以情真意切,所谓惊天地、泣鬼神,成为传世佳作。
其实,按中国诗人来说,真正把个人情怀抒发于酒中的也正起于魏晋,而曹操又算是开其先河而又十分著名的诗人。曹操之子曹植亦作有《箜篌引》以酒明心迹,“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即表现了他希望亲友帮助他承继父业共同建功立业的愿望;“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也都借助酒曲折地告诉诸位,不可忘记旧约,以帮助他建功立业。尔后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是堪称好饮酒的诗人,他们在生活中寄情于酒,也借酒表现个人情怀。建安七子中孔融,即本人不得志寄情于酒。《后汉书?孔融传》说他:“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好酒是

第十三讲 酒与诗人情怀(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