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管全局、管本质、管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进白河突破发展必须深入思考的根本性问题。
一、我县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发展历程。我县城镇化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徘徊不前阶段,主要在1994年以前,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田造地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基础十分薄弱。1993年底,,,占到65%以上。全县共有乡镇36个,城镇化水平只有11%。各级各部门对城镇的发展也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二是恢复发展阶段,1994年6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白河县小集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来抓。后经两次撤区并乡和机构改革,逐步形成了县城、中心集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三是加快发展阶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统筹经济社会、构建和谐白河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县城、集镇和生态新村建设,城镇化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全县城镇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基本现状。现有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仓上、西营、茅坪、构扒、双河等重点集镇开发态势良好,全县首批建设了15个生态新村初具规模,统计数据显示,%。主要呈现
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推进思路创新优化。劳动力转移和城镇、生态新村建设两条基本路径,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以城镇、新村建设为主体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个不能少”经验,发挥出拧紧“龙头”、政策导向和改造社会的积极作用,上升为省、市的共同思路;二是建设体系进一步规范。修编了县城建设详规,明确了“南扩北升”的发展方向。制订并完善了集镇发展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规划,乡村建设与管理纳入到城建职能大“盘子”当中,城乡建管失衡现象得到初步扭转。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民企合力的格局基本形成;三是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形成特色。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破行政区域局限,充分发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市场功能,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首批建设了15个生态新村,1500多户5000余人从后高山迁进新村,享受到城镇居民一样的社区化生活。生态新村建设成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特色举措。四是县城建设成效明显。老城区扩容提升,市政工程建设有新突破,几年来,城区主要街道全部拓宽改造,新修了长春寺路、进站(火车站)路,整修了烈士陵园和运动场,新建了秀屏山主题公园。白河一中、职中和城中等学校焕然一新,劳动力市场项目、县医院门诊楼、中医院综合楼、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即将竣工。狮子山新区开发房地产楼盘已进入热卖阶段,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克难推进。;五是农村人口转移力度加大。一手抓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一手抓社会劳动力输出转移,,。部分务工人员走出农村,进入城镇安家落户
;很多务工人员积蓄了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镇化的直接动力。几年来,全县已有500余户农民在务工城市安家,有300多户群众在县城和集镇购房居住。
简要

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