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们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做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新课标的理念和陶行知的教育生活论呢?本人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认为面对新课程,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聆听、表演、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有聆听、表演(歌曲)、创造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具体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聆听”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1)用讲故事、猜迷语等方法激趣:如在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时,我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喜欢猜谜语、听故事的心理,通过猜青蛙的谜语和讲述根据整首乐曲编成的情节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聆听的兴趣。(2)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趣:如在欣赏人音教材第二册歌曲《劳动歌》时,我一上课便出示小矮人的头饰问:他们是谁?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课堂呢?问题一提出,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有的说“他们是白雪公主的好朋友,”有的说:“他们每天都去劳动是勤劳的小矮人”……,看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我便巧妙的转入聆听环节:“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矮人们一边劳动一边演唱歌曲的快乐情景吧,”就这样孩子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2、用为乐曲起名字、编故事的方法,抒发独特感受与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像,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为乐曲起名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展开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二、“表演”(歌曲)教学生活化的设计、用游戏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解决歌曲难点。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如歌曲《咯咯哒》的教学,重点解决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我先带领学生玩母鸡捉虫的游戏,接着母鸡吃饱了,我又和孩子们玩起了母鸡下蛋的游戏,问学生:“你们知道母鸡下了蛋很高兴,它是怎样叫的,请学生模仿老师,咯咯咯咯哒,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含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将歌曲中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生活情境。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标志。例如歌曲《小奶牛》中的节奏教学,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让学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