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 3-2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JGJ3-201×
征求意见稿
(修订第三稿)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组
二〇一〇年一月北京
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修订)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建标【2006】77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
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进行修订。修订过程中得
到了各参编单位、参编人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本稿是本规程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修订第三稿),仅供征求意见之用,不应
作为相关工程设计的依据或用于培训、讲座等其他用途。
本稿共有 13 章、6 个附录。相对原规程 JGJ3-2002,本次修订各章均有较大
修改。为方便阅读,重要的修改均在条文后附加了说明,并把主要的修订内容单
独列出(附后)。
本稿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拟定的强制性条文,请予以关注。
本稿除了印发纸质文本外,还可在网站下载( ,
,等)。对本稿的意见和建议,除
可以填写纸质征求意见表返回外,欢迎按征求意见表的格式要求,把意见和建议
发至下列邮箱:jgj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组
2010 年 1 月
- 1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
1、本规程适用范围调整为 10 层及 10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 24m 的其他民用高层建筑结
构。见 条。
2、引入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和方法。见 条和 节。
3、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 100 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采用基本风压(50 年重现期)。见 条。
4、增加了横风向风振效应计算要求。见 ~ 条。
5、扩大了风洞试验判断确定风荷载的范围,对复杂体型和风环境下风洞试验取消了 150m 房屋高度的限制。
见 条。
6、扩大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和计算要求。见 条和 、 条。
7、增加了对混凝土、钢筋材料的要求,强调了应用高强钢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轻质非结构材料。
见 节。
8、调整了房屋最大适用高度要求,增加了 8 度 设防区的房屋适用高度内容;框架结构高度适当降低;
板柱-剪力墙结构高度增大较多。见 条。
9、调整了房屋使用的最大高宽比要求,不再区分 A 级高度和 B 级高度。见 条。
10、修改了楼层位移比的计算要求及可以适当放松的条件及限值。见 条。
11、调整了楼层刚度变化的计算和限制条件,见 条;增加了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限制,见 条;楼
层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剪力增大系数由 调整为 ,见 条。
12、增加房屋高度大于 150m 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见 条。
13、增加了风振舒适度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值要求,见 条;增加了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见
条。
14、调整了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的划分,见 ~ 条。
15、增加了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见 节。
16、增加了多塔楼结构分塔楼模型计算要求,见 条。
17、增加了结构弹塑性分析有关要求,见 条。
18、调整了结构作用组合的有关规定,增加了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见 条。
19、增加了楼梯间的设计要求。见 、 条。
20、修改了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见 、 条。
- 2 -
21、修改柱“强剪弱弯”的设计规定。见 条。
22、增加了三级框架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要求,取消了原规程的附录 C。见 条。
23、梁端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给出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可以放松的条件。见 条。
24、加大了柱截面基本构造尺寸要求。见
高层建筑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修订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