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吕清禄刘潇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作出了全面部署。可以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公共产品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农村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一个组成部分,农村社区的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由农民或家庭自己消费的所谓“私人产品”而言的,是由当地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共享的“产品”,是指只能满足其特定社会的公共消费欲望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但是由于农村社区的特殊性,农村公共产品也有其特殊性:
(一)农村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外部性
从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公共产品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性的,或者称作外溢性。而作者认为农村的公共产品较城市的公共产品有更大的外部性。这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公共产品虽然存在外溢性,但基本上是局限于城市中的。而农村公共产品可以将其外溢性释放到城市去。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因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仍然较大,而农村公共产品,如发达的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发达的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系统可以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发达的农业保险体系会进一步分散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系数。
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农产品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即可能会出现所谓的“谷贱伤农”,所以市场信息系统会降低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增加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减轻受纯粹市场力量作用而引起的波动性。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较大比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等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而农民的收入直接决定了农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整个。长期以来,我国的GDP增长过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家旨在拉动国内消费的政策难以奏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消费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其背后的各种原因中,其中一条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
(一)供给主体分析:供给责任不清,主体错位
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的落后,要求在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上,政府仍然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实际中,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却完全由农民承担;本来应该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却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最终落到乡政府和农民头上。就教育而论,目前的基本情况是大学教育中央管,中学教育省市管,小学教育县乡管。一般而论,基础教育是创设平等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应当由中央政府提供。而高等教育则是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人决策和个人选择,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由自己负责。但在我国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教育体制安排不注重雪中送炭,而是热衷于锦上添花。因而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高校动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599724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