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山东大学文法学院郑本兵2011年9月导论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多难兴邦。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教自考的一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它兼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怎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第一至三章——屈辱、抗争的80年(1840—1919)第一章反对国侵略的斗争(3学时)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第三章辛亥革命(3学时)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第二部分:第四至七章——惊心动魄的30年(1919—1949)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学时)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第七章为创建新中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第三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第三部分:第八至十章——激昂振奋的60年(1949—2007)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3学时)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学时)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学时)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简短的结语三、学习和考核目标(一)学习目标1、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2、三个“深刻领会”: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3、“懂得”三句话:(1)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2)只有(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复兴中国。(二)考核目标本门课程的考核目标分为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常识(如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会议等的核心内容)。2、领会。要求在了解基本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其中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内容间的联系与区别。3、简单运用。要求运用两三个知识点,对历史问题作简要的分析。4、综合运用。要求运用多个知识点,对重大历史问题作综合的分析论证。(三)考核形式采取笔试方式进行,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时间为150分钟。考试试卷的结构如下:1、能力层次结构:分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各层次所占比例为20%-30%。2、难度结构: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依次分别为2:3:3:2。3、题型结构:一般设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四种题型,各题型的题量一般依次分别为30道、10道、5道、2道,各题型所占比例一般依次分别为30%、20%、30%、20%。(四)历次考试相关情况简析批次2008年10月2009年1月2009年4月2009年7月2009年10月2010年1月题型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单多简论知识点数量及章节分布一6 6 62 1 14 1 二6 6 12113 1 33 1 三4 1 21 3 1 143 4 2 四 31 3 16 311 4 1 4 3 五6 3 321 14 1 4 1 六5 15 1 5 1 63 212 4 1 七3 1 31 33 52 4 4 1 八 16 1 62 3 1 4 1 1 九 31 2 1311 3 1 43 2 1 十 41 4 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