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红岩》.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 要:《红岩》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品至1961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小说中所塑造的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英雄群像,给几代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得这部作品成为讲述革命历史的经典文本。关键词:《红岩》生成过程;创作特点:现实主义、历史叙事;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红岩》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建国后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中“集体化写作”特征,同时也真切地折射出有关革命历史的叙述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本质化”达成。《红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整理修正加工、创作而成,小说中所描写的“中美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白公馆和渣滓洞在今天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空间的实体、图文并载的史料与小说《红岩》交相呼应,共同沉淀为一种生动而厚实的历史记录,承载着人们有关那段历史的记忆。而《红岩》作为一部红色经典小说,对我们也有着更为丰富的思考内容。一、罗广斌的最初叙述罗广斌是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四十年代在云南、四川一带从事革命工作。1948年经江竹筠(即小说中江姐的原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后关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对这两处集中营中囚禁的人员进行大屠杀时,罗广斌策反看守杨钦典成功,带领白公馆的十几个人越狱脱险。由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小说《红岩》主要描写了解放前夕重庆地下党的活动情况,以及部分地下党员被捕后在狱中的斗争生活。作为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罗广斌在出狱后不久就向上级党组织递交了一份报告:《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份报告共2万余字,分为《挺进报》的被破坏、个别地下党领导的叛变和造成的损失、叛徒的破坏、狱中斗争、脱脸经过、狱中意见等几个部分。从史料记载来看,1948年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大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由叛徒出卖造成的。罗广斌本人就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入狱的。而在小说《红岩》中,叛徒问题就集中在一个知识分子出身、只是担任着地下党沙磁区区委委员职务、负责经济工作的甫志高身上。 二、从《圣洁的血花》到《在烈火中永生》再到《红岩》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委员会大量收集牺牲在“中美合作所”的烈士材料,出版《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蒋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一书。罗广斌、杨益言、刘德彬三人在重庆市委的指派下参加了这项工作。在此期间,他们记录下了许多烈士在狱中生活和斗争的事迹,整理了三百多个烈士小传。为了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重庆市委指定他们在重庆和四川各地作了几百次的报告。1950年,三人合著完成了一个万余字的报告文学,题目为《圣洁的血花》,这部作品最早刊登于《大众文艺》的第1卷第3期。1956年底三人又合作完成了近10万字的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其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共青团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的重视,鼓励作者“大胆地尝试用长篇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个题材。”这样,小说《红岩》的创作正式提上了日程。罗广斌和杨益言在写这部小说的准备工作中,曾记下了上千万字的材料,整理过二百多位烈士的小传。小说曾有过三次返工,五六次大修大改,总共写了三百万字,最后留下了四十万字。正是经过这一次次的加工、提炼,才有了小说《红岩》最终的诞生。 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与

《红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