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评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一直是我回味生活的美好佳滋。每每忆起白蛇传,就会忆起那令人心醉的画面。那些画面陈旧又古老,古老又暧昧,暧昧又神秘。这种神秘感,久久回荡在我的梦里,仿佛迷离在青石雨巷,邂逅了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又芳香。 我陶醉在故事中不可自拔。或许有一天,在雨水磅礴的西湖断桥,也可以遇着一位天仙一样的美娘子,也成就一番佳话。总而言之,少年观白蛇,陶醉故事中,壮年观白蛇,萌萌升爱意。儿童时期因为白蛇之恋笃信佛教,中年时,我信了基督,在一次偶尔地重新回味白蛇传中,我确确实实地读懂了白蛇传,但读懂之后,却留给我一种深深地遗憾。不读爱情书,我更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不读白蛇,我根本就不知道生活也可以这么浪漫。然而可惜的是,白蛇传始终没有爬到西游记那层经典地位。其所要宣扬的,无非是封建礼教和佛教思想。难能可贵的是,白蛇传中掺杂了一种朦朦胧胧的启蒙主义思想,但这也是零星地,残缺地,不完美地。这种启蒙思想被佛教的宿命论和封建主义思想稀释地很淡,很稀。整个故事是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开的,但谈了恋爱我才知道,古典小说中的爱情那么虚假。因为一见钟情的女孩子很少有了解我。故事就是故事,故事是生活的精华,但永远不可能成为生活本身。为了节约故事恋爱前的酝酿时间,男女往往是一见钟情的。男主人公痴痴地望着羞涩的美女,透过美女低垂地面庞和不慎娇羞地微笑,男人立刻就读懂了女人的心事------白娘子和许仙就是这么开始的。整个故事贯穿着一条佛教地宿命定理:“缘起缘灭终归寂”。这种模式也成就了所有千年等一回恋人的经典悲剧。人和动物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和老鼠的基因就只有一丁点儿不一样。不知道古人知道这一点会作何反应,也许他们会赞同动物总有一天会成为精的可能性。人总比动物高一层,但是人会害怕触怒了成了精的动物。但在传统故事中,成了精的动物却千方百计幻化人型,想方设法做人,特别是妖怪上升为神后,却又不甘神仙的寂寞清苦,冒死回到人的生活。这真是一个不小的矛盾!说到底,还是人的生活最美滋滋,作为人,偷着乐吧?反正不论是妖精还是神仙,都难逃“人”这一层面。所以其实做人挺好的。白蛇就是这么一个痴情的妖精,但我在她身上却看到了几千年传统男人所渴望的传统女人影子的集合。美丽异常,温柔,聪慧,贤内助,端庄,知书达理,绝对理解男人心思……。实际上,报恩有很多种,以身相许是一种,罪魁祸首是观音。问世间情为何物?万里红尘心难绝,陷入情海最难堪。白蛇为了报恩,与许仙海誓山盟,却又凡心难了。但这也是白娘子最可爱的一点。传统女子向来痴情,白娘子算是一个情痴了。比其敦厚善良的白娘子,许仙就有些让人气不打一出来。比如在阴阳地府的那一幕,足够让白娘娘寒心的了,这个迂腐木讷的书生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竟然说害怕还阳的原因在于白娘子是条蛇。在我看来,白娘子是条蛇不错,就算是条巨蟒,也是值得人爱。人是这样,动物反而显的可爱一点,极大地讽刺。白娘娘比起聪明,毛糙又仗义的小青姑娘却是有逊色了一点了。记得有一次读到一篇报道,毛泽东在看完白蛇传后,上台和演员们握手。和小青,双手,和白素贞,单手,和许仙,单手,而可怜的法海,更本就没理视。小青的形象有些类似于西厢记中的红娘,乖巧伶俐又知道如何随机应变。作者为了把小青撮合到白娘娘身边,让小青报答白娘娘的不杀之恩。看来,在中国传统老百姓眼中,动物是卑贱的,人也是活在帝王
白蛇传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