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住所法定代表人:郭咏梅公司类型注册资本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深交所上市公司、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局)共同出资成立。成立公司目的:为推行“国有大型控股公司+地方政府”模式,探索“公司+政府”协同推动城乡统筹的路子,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尝试;在示范区核心区域作为业主,按照公司化运作的原则,实施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四川省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川办函【2011】16号相关项目。: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建设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3200亩及其田间工程、设施设备配置,配套仓储中心和种子包装中心。3200亩基地中,种子基地500亩,大棚育苗基地200亩,有机高粱种植基地2500亩;田间设施包括:大棚育苗基地200亩配套设施,2000亩基地喷灌设施(覆盖2700亩);田间工程包括:新建渠道10KM,蓄水池4口,耕作道路20KM;仓储设施1000㎡:包括仓库500㎡、冷冻库300㎡、包装室200㎡,另建晒场2500㎡。:,,,,。:,其中专项资金2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实现有机高粱种植2700亩,亩产250kg,,节本增收189万元;良种繁育基地(500亩)与常规生产商品高粱比较新增产值114万元;项目建设后提高复种指数,可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3200亩可新增产值960万元,共计项目区每年可新增总产值1263万元。项目建设带动农户960户,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劳务收入、一般劳务收入等,户平可增收8140元,共计增收781万元。合计项目区新增农业种植业总产值1263万元,并带动农户增收781万元,总计新增收入2044万元。同时,项目实施后,通过土地整理、集雨节灌和现代农耕技术示范,可有效解决项目区10000余人、8000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促进项目区多熟制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和耕地复种指数提高,促进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项目建成后,带动全市有机高粱种植,并有效保证泸州老窖高端酒原粮需求,对促进泸州“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建设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项目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达到中等偏上或高肥力水平;项目区有机高粱年新增生产能力达到30kg/亩,亩均节约成本20元;共建设有机高粱示范基地3200亩,新增灌面2700亩,改善灌面500亩。,肥料利率提高5%。 、城以酒兴,白酒业是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泸州酿酒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根据泸州地区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考察,泸州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泸州博物馆陈列有两只汉代专供饮宴的陶质角杯),兴于唐宋,成于明清(据史志考证,清光绪五年,泸州可考的酒窖,年产量超过10吨),盛于当代。早在宋熙宁年间,泸州即为全国年商税额达十万贯以上的26个城市之一,而酒税则占其1/3之多。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留传下来的“泸州老窖窖池”,距今已有连续生产437年的历史,是酒类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有“中国第一窖”之称。泸州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孕育了用于酿酒的高粱和小麦,及酿制优质白酒所需的众多微生物种群,加上数千年酿酒技术积淀和锤炼了雄厚的技术人才队伍,“天人合一”造就了“泸酒”的霸气。早在上世纪50年代轻工部编辑出版国内首部浓香型曲酒酿造技术专著《泸州老窖大曲酒》,后成为全国浓香型白酒评价标准。泸州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古蔺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的城市。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考察后认为:“泸州是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城市,是中国白酒不可复制的酿酒生态区。”泸州老窖传统酿造技艺、泸州大曲明代窖池分别列入国家非物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获得“泸州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泸酒起家、兴旺,离不开泸州产糯高粱,这是因为千百年来
红高粱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