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刘禹锡《陋室铭》中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居于繁华闹市里的雅舍,因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显得分外不同,而梁老所著《雅舍小品》读来更是别有风味。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雅舍小品读书笔记,仅供参考!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想告诉我的朋友们,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一书,需要心静。犹如打太极一般,唯有心静方能入境。文学大师的笔墨,自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带着仰视的崇敬感阅读此书,感触最深有二:一是随处入笔,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入了作者的眼中、笔下和书里。如下棋、写字、胡须、爆竹、文房四宝、听戏、敬老、代沟、谦让、乞丐、守时、骂人的艺术……只要与他生活沾边的人、事、物,均可成为素材,变成佳作,用来奖赏用心阅读此书此文的人。二是他能把一件件小事情写到你的心里去,写出你意想不到的深度,读了他的文章,你自会情不自禁地赞一句:写得好! 高度生活化的文笔,就是这样吸引我的,像《洗澡》中的一个片段:稍微长大一点,被母亲按在盆里洗澡永远是终身不忘的经验。越怕肥皂水流进眼里,肥皂水越爱往眼角里钻。胳肢窝怕痒,两肋也怕痒,脖子底下尤其怕痒,如果咯咯大笑把身子弄成扭股糖似的,就会顺手一巴掌没头没脸地拍了下来,有时候还真有一点痛。是不是能够让你找到童年的感觉呢?作者还写到自己成年之后的澡雪垢滓,大家庭的洗澡事宜,佛教僧侣的沐浴规定之严格等等。到文章结束的时候,作者写出了自己最想讲的话:“《礼记·儒行云》:‘儒有澡身而郁德’。我看人的身与心都应该保持清洁,并且并行不悖。”从生活入笔,又跳出生活的肤浅,写出思想的深度。这样的文章,我喜欢! 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诗人》中对于“诗人”这个特殊角色的评价“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让你笑完之后,能够深得其味的;《暴发户》中引用了旧戏里一个小丑的话来讽刺,“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真是入木三分;《“旁若无人”》中结尾句的提醒,“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毛刺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地伸张”,真是说到人心坎里了!真正的幽默是和人的智商联系在一起的! 喜欢那些让我共鸣的语段,特地摘录部分,以自醒: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现在我要读的书甚多,深感时间有限。·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最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敬老尊贤四个字是常连用的,其实老未必皆贤,老而不死者比比皆是,贤亦未必皆老,不幸短命死矣的人亦实有繁有徒,唯有老而且贤,贤而且老,才真值得受人尊敬。·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 ·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饭颗山头的李白杜甫也会联袂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都随时承接堂会;亚里士多德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讲词对你重述一遍。这真是读书乐。打太极的精髓还没有悟透,此书的阅读还停留在数量层面。继续修炼,静下心来,品得其中深味。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梁实秋有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有情,感情热烈真挚,随性洒脱,古稀之年的新爱情也是一片葱绿之青色;有趣,以戏谑之笔轻描淡写凡尘俗世,寥寥数语,便让人在俯仰含笑之间。与其一板一眼得说梁先生的文学造诣如何高超,我倒觉得,一个人能得到如此真性情的评价,是对一生最大的赞扬和肯定。有才华的人很多,但像梁先生这样有趣,活出自己真脾气的却不多。《雅舍小品》就像是梁先生用深厚的功力和积淀,辅以小火煨炖出世间百态,无论多么枯槁的食材,都能调出一番独特的风味。翻开书卷,每一个小方块字都好像跳跃起来,充盈着和别处不一样的感情和意境。仿佛你推门进入这间“雅舍”,所有的东西都自然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每一件器物都染着家主人的疏朗之气,但又不会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捧在手里,真如雅俗共赏的小品一般,确实十分的赏心悦目,典雅精美。翻开这本书,既无序言也没有跋,直接开门见山,清晰的目录散在眼前,
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