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言一、课程设置目的二、学习方法三、学习要求般若经简介上品(第一会)前五会(根本般若)中品(二、三会)小品(四、五会)大般若经中五会(天王、文殊、金刚等)后六会(六度)般若经简介1、舍利弗般若2、须菩提般若根本般若3、信解般若4、实相般若5、方便般若体系完整而又篇幅适中的,以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为最适合研读!经中广说境行果等一切诸法,本性空寂,非生非灭,非一非异,无取无舍,无我我所。以无所得为方便,劝修一切善法道品,而示以毕竟空净,无住无著。于此广破见执,显诸实相,是为大乘佛法的共通教义。此经所显示的空、无相义,实为华严、方等、宝积、大集、法华、涅槃诸部大乘的共通思想和主要教义。汉译各代大藏经中,均特重此经以编列于一切经的首位,即因于此。般若经在中国的弘传最早翻译的般若经是《道行般若经》,10卷,是后汉179年支娄迦谶所译。对《般若经》的研究,在魏晋佛教界形成了一股思潮,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六家七宗”。但早期的佛经翻译并不是非常理想,主要因为西域僧人在语言表达上未必十分精确。所以,般若思想虽然风行一时,但多数人却未能准确的把握其思想。直到鸠摩罗什翻译了《摩诃般若经》及《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相关论典之后,才使中国人对般若思想有了正确的理解。其后,中国佛教史上陆续出现的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无不受到般若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形成其特色。天台宗湛然在《止观义例》卷上说到:一家教门“以《法华》为宗旨,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引诸经以增信,引诸论以助成。”三论宗以《大品般若》为所依经,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所依论。禅宗在四祖道信之后就开始就开始提倡《般若经》,并要求门人弟子念诵“摩诃般若波罗蜜”;而五祖弘忍则时常劝导门人弟子念诵《金刚经》。至六祖慧能大师,更与《金刚经》有着不解之缘。华严与密宗也极大地吸取了般若思想作为其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刚经》简介经名译出年代译者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秦401年鸠摩罗什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魏509年菩提留支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陈562年真谛4、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经隋590年达摩笈多5、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般若经第九分)唐648年玄奘6、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703年义净《金刚经》简介本经在印度主要有无著、世亲作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和功德施的注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等。《金刚经》在中国的注解也极为丰富,在《金刚经》翻译之初即已出现。最早,是僧肇撰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其后还有隋代吉藏(549~623)撰写的《金刚般若疏》;天台智者大师(531~597)撰写的《金刚般若经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638~713)撰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口诀》;此外,华严宗祖师宗密、唯识宗祖师窥基及明代憨山、真可、智旭等高僧,都有关于《金刚经》的注疏流传于世。仅收录在续藏里的部分,就达七、八十种。释经题经的命名方式依人、法、喻三种组合不同而成七类:单:人、法、喻《阿弥陀经》《般舟三昧经》《箭喻经》经名复:人法、人喻、法喻《普贤行愿品》《如来狮子吼经》《妙法莲花经》具:人法喻《大方广佛华严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681 KB
  • 时间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