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定性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是预测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论水平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前景性质、程度做出判断。但有时可以提出数量估计,其特点为:需要的数据少,能考虑无法定量的因素,比较简便可行。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灵活的经济预测方法。在掌握的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无法用数字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时,定性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如新企业,新产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前景,由于缺少生产资料,以采用定性预测方法为宜。又如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均无法定量描述,只能通过判断方法,进行定性预测。通过定性预测,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可以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依据,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定性预测主要靠预测人员经验和判断能力,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定性预测的准确程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加强经济调查,掌握各种情况,对目标分析预测更加接近实际。
2)进行有数据有情况的分析判断,使定性分析数量化,提高说服力。
3)应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提高预测质量。
§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专家调查法是经济预测组织者通过向专家作调查,收集专家对预测意见的方法。
德尔菲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由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赫尔默和达尔奇设计的。一九五零年就已开始使用。早期主要应用于科学技术预测方面,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缺乏详细的充分的统计资料,无法采用其它更精确的预测方法时,这种方法具有独特优势。一般常用它和其它方法相互配合进行长期预测。
德尔菲法是由预测机构或人员采用通讯的方式和各个专家单独联系,征询对预测问题的答案,并把各专家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再反馈给专家征询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预测组织者综合专家意见,做出预测结论。
:
1)确定预测题目
预测题目是预测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即是预测的中心和目的。预测题目应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任务来确定。应该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的或者对本单位、本地区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课题。题目要具体明确。
2)成立专家小组
专家是指对预测课题有深切了解,熟悉情况,有这方面的专长又有分析和预测能力的人。
选择专家的条件:第一,要在本专业领域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或者有较深的理论修养,或者对预测课题有关的领域很熟悉,有研究;第二,对该项预测有热心,有兴趣,愿意参加并能胜任。
选定专家以后,要由预测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与之通讯,建立单独联系。专家小组的人数,一般二十人至五十人为宜。人数太少,不能集思广益,并造成汇总的综合指标没有意义,因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要有大量数据才能计算。而人数太多,又不易掌握和联络,并增加预测费用。
3)制定调查表
调查表是把调查项目有次序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调查项目是要求专家回答的各种问题。调查项目要紧紧围绕预测的题目,应该少而精,涵义要具体明确,使回答人都能正确理解。同时可编制填表说明,并提供背景材料。
调查表的格式:
(1)预测某事件实现的时间。表中罗列各个事件的实现时间及其实现的不同的概率(如:10%,15%,90%)。专家只须根据自己的判断,分别填上不同的实现时间。
(2)预测事件的相对结构比重。表中应罗列预测事件的结构成分及其可能的结构比率数。专家只须对应打“Ö”。
(3)选择性预测。表中应罗列预测事件的各种可能选择的方案或意见,专家只须对应打“Ö”。
(4)排序性预测。这是对一系列事件希望做出优先排序的预测,表中应罗列这一系列事件,专家只须分别填写其序号。
4)进行逐轮征询
第一轮:把调查表发给各个专家,要求他们对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答。在规定时间内专家意见收回。
第二轮:把第一轮收到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反馈”给每个专家,要求他们澄清自己的观点,提出更加明确的意见,要求专家回答。
第三轮:把第二轮收到的意见进行整理,“再反馈”给每个专家。这就是“交换意见”。这些意见是经过整理了的,不是具体说明谁的意见是什么,而是只说有几种什么意见,让专家重新考虑自己的意见。以后再这样一轮一轮地继续下去。这种反复征询意见的轮数,在我国一般是三轮到四轮,外国一般用四轮至五轮。每一轮都把上轮的回答用统计方法进行综合整理。计算出所有回答的平均数和离差,在下一轮中告诉各个专家。平均数一般用中位数,离差一般用全距或四分位数间距。例如,调查问题是:对某种新技术大约多少年可能出现?选择11个专家调查,回答是:10、11、12、14、14、15、18、19、10、22、23。则中位数为15(年),全距为23-10=13(年)。上四分位数的位置为
,数值为12;下四分位数的位置为,数值为20。四分位数间距为20-
Excel在经济预测与决策模型分析中的应用-定性预测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