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思考---关注深圳城市设计2006-62006-6-269:49:39|黄文1、城市设计的内涵深圳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这是富有远见的。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如何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成什么样的国际化城市以及国际化城市的指标,提出了很多建议、意见。其实有一点很重要,国际化的城市要有国际化的建筑,国际化的城市环境和综合指标。建筑是城市的语言、是城市形象的直接展示。如果每个建筑是一个音符,那么城市设计,则把这些音符谱成和谐完美的城市乐章。“城市设计是有关公共领域的物质形体设计,甚至可以说,它设计的是从窗户朝外所看到的一切”。——。(1)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迅速膨胀,在市场力推动下无序发展,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中心区衰败、环境恶劣、社会不稳定等,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城市环境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十八世纪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大行其道,在城市中修建绿地、林荫大道形成整体优美的城市景观。十九世纪,城市设计开始作为规划专业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弥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空缺,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内容化较具体而细致,具有较多的文化与审美含义。环境效益是城市设计追求的目标。深圳自80年代建立,在前10多年期间,建设的快速进行,忽略了城市整体的有序发展,对城市美学和人的行为环境及少涉及。造成城市景观的混乱,城市特色的流失,有人批评深圳的城市建设:“有建筑无空间,有单体无群体,有道路无街区,有空地无环境”。步入90年代,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深圳开始重新审势他自身的环境,参照香港、新加坡,对比国外优秀城市如华盛顿、横滨等大力发展城市设计。而在这思想指导下的深圳华侨城建设,取得了今天这样精彩的效果,就是由于它富于创造力的决策管理并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弥补控规缺陷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确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做法,深圳开始大规模地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于在编制内容上,过分追求可操作性和成果的速成,只求满足开发建设的基本功能。没有很好地把握整体性与环境的连续性而造成城市空间支离破碎,建筑形式千奇百态、各自为政、互不相让,使城市的整体景观受到极大破坏,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意象,这当然有市场经济的原因:企业是城市开发的主体,企业行为的赢利目的经常和规划的公共利益、长远利益原则发生冲突,都希望自己开发的建筑物能够标新立异,不同寻常。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严格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过快的建设速度而造成的混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所强调的那样:任何建筑都是影响其所在环境的要素,今天的建筑问题就是城市问题。(1)“城市是一个生长的整体。每一项建设都应该治疗城市的残缺,使它恢复完整……每一个新的建设都只有一个使命,它必须为本身创造一个与周围环境关联的整体。”(6)可见一个成功的城市中,每一个细部是一个整体,连起来也还形成一个整体。1998年,随着《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颁布实施,法定图则开始重视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和关系。1999年在对福田区岗厦村进行的城市规划设计中,积极采纳美国的SOM事务所方案,对建筑的高度、裙房建设、总体形式作了统一的规定,希望能籍此形成一个整体的,有特点的建筑群体,而获得良好的城市景观效果。“设计城市而不是设
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思考---关注深圳城市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