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词五首》作者简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村。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任膳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好学,7岁就开始吟诗。20岁时,离家到各处漫游,历时10余年。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锦绣山河和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人同游梁宋、齐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漫游期间,杜甫曾在24岁时参加过一次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40岁时他写了三篇赋上呈,受到玄宗的赏识,让他进了集贤院,但却得不到一官半职。仕途的不顺,使杜甫不但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生活也困苦不堪,以致小儿子都饿死了。如此困居长安10年,才谋了个掌管兵甲器杖和门禁钥匙的小官右门率府兵曹参军。杜甫长期处在社会下层,接近人民,因而确定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他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不朽的名句,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安史之乱爆发后,在投奔唐肃宗的路上,他被叛军俘获到沦陷的长安。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到凤翔投奔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他尽职尽责,忠言直谏。不久因为上疏营救房,触怒了肃宗,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战乱、灾荒、朝政的腐败、社会的不平,使杜甫在政治上感到失望。48岁时,他弃官举家西迁,先到秦州、同谷,又入川至成都。由于得到亲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安定下来。53岁时,好友严武推举他做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此称他为“杜工部”。但仅半年就辞职,离开了成都。先在夔州住过两年,后乘舟出川,漂泊各地。因贫病交加,死在由潭州往岳州的船上。终年59岁。杜甫以诗为事业,勤奋创作,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今存1400多首。生活的每个时期都留下了著名作品,如读书壮游时期的《望岳》,困守长安时期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史之乱时期的《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以及“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等。这些诗篇是杜甫满怀着对祖国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心写出来的,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具体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万方多难”的时代,因而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艺术上孜孜追求,精益求精,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有《杜少陵集》传世。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青年时代行侠仗义,爱给人调解纠纷。40岁以前一直在家乡附近的鹿门山隐居读书。40岁时才到长安,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再加上奸臣李林甫当政,他不愿依附权门,就离开了长安。他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住了一年,随后开始了漫游生活,到过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开元二十五年(737)秋,他的朋友张九龄出任荆州(今湖北武昌)长史,召他做幕僚。他在张九龄手下担任从事期间,写过不少陪同张九龄出游的诗。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去世后,他又回到家乡隐居。这年秋天,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到岭南,路过襄阳,和孟浩然相见,孟浩然特意写了一首《送王昌龄之岭南》的诗。不久病死,终年52岁。他逝世后,王维在郢州(今湖北江陵)刺史亭为他画像作为纪念,这个亭子后来改称“浩然亭”,

《诗词五首》作者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