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是个知错能改、貌似宽厚的大叔,所以手下海纳百川,冯弹剑也有,鸡鸣狗盗也有;但他手下的人大多是才巧之辈,可见他是生活型的,收集一批士来保证自己生活得比较有趣——事实也是如此。当然,他被人嘲笑了就灭一县,说明本性有点儿偏狭。平原君是常存好心但手腕子软那种。毛遂自荐得靠毛遂。薛公事件被信陵君比下去了。魏齐事件处理得也不好。有许多细节,与其说他是伪君子吧,不如说他真不太知道该怎么办了那种。春申君很有才智,私认为心眼儿之多,是四君子之首,居然试图跟吕不韦一样让国君戴绿帽。这种招式太妖孽,但临了玩脱了。魏无忌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但说实话,性格上有血气,但欠考虑。魏齐事件就没处理好。但手下收的人比如朱亥、侯公,那都是壮士侠客型,就比孟尝家那些五彩缤纷的要更血气些。当然,他的圆滑度比其他三位差很多。大体上,搁到现代,孟尝就是个很有品位、收藏丰富、偶尔急眼的大叔;平原就是个人缘挺好,但急起来得跟人到处要主意的青年;春申就是个鬼主意一肚子的花花大少;魏无忌就是跟平民一起坐着喝酒的急脾气阔少爷。大致如此。昨天08:31 33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赞同2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杨帅,媒体新人侯聪、田悦、张子琛 等人赞同《史记》中四公子主要事迹:(载于四人列传及四的少年可以直接跳去看重大减分项)孟尝君田文:善遇宾客(+)、相秦(-)、鸡鸣狗盗(0)、受讥灭县(-)、冯谖弹剑烧券狡兔三窟诸事(+)、劝秦伐齐助燕破齐直至中立于诸侯(--);平原君赵胜:美人笑躄(-)、请赵王受上党(-)、庇护魏齐(+)、毛遂自荐(0)、邯郸之战及请封事(0);信陵君魏无忌:仁而下士(侯朱毛薛)(+)、劝阻魏王伐韩(+)、魏齐自刭(-)、窃符救赵(+)、返魏拒秦(0)、忧谗自毁(0);春申君黄歇:说秦止战(+)、救楚太子(+)、复兴楚国(+)、绿了楚王还作死啥的(-)。《资治通鉴》中,另有孟尝君不受象床(+)、信陵君逼死缩高(-),都是引用战国策里的故事。(+)是加分项,(-)是减分项,(0)是不加不减。为求直观,难免偏颇,诸位见谅。评价:求士方面,魏公子和孟尝君做得最好。在关键时刻为信陵支招的,都是他此前三番五次请来的贤士。孟尝则是不分贤愚,好坏都要,不知谁在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相较之下,平原“徒豪举耳,不求士也”,弱了不止一档。能听异见,知错就改的,还是信陵与孟尝。魏公子在上述每一个减分项乃至0分项里,都是认过错的。赵胜要等宾客跑掉一半才回过味儿来,太糟糕。春申和以上三人不是一个系统,说客出身,无论是否有王室血统都是靠自己打拼得势的。论个人才能与见识,应该是他最优,在后楚怀王时代犹能使楚》对他养士的描述不多,不过记有“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嗯,至少眼光不差。重!大!减!分!项!:孟尝君:(在乐毅破齐前后的表现)从他爹田婴受封于薛开始,他家就和主家的关系就有点微妙。到田文为自保地位写信劝秦国伐齐,这tm就是带路党了好吗!再后来齐湣王昏虐,孟尝君逃到魏国。直到湣王身死、淖齿作乱、乐毅把齐国打得只剩莒和即墨两城都没回头,甚至遣魏军助攻……他心里有薛没有齐。换成魏公子无忌,早就疯了似地跑回去救述非常简短,又或许是因为纪传体,大家没有意识到两事件的重合:(注:田文=薛公=孟尝
战国四公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