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院长
您好!
我公司引进目前国际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射频等离子体, 开发出XVC–II射频治疗仪, 是主要用于耳鼻喉、消化道、妇科、肛肠科、外科、呼吸科、骨科等临床上对黏膜病变组织的凝固、消融、剥离切割治疗。
它能使组织细胞离子在射频电容场的作用下失去细胞活性, 形成血栓, 达到组织蛋白变性, 起到止血、剥离和凝固的治疗作用, 细胞离子振荡时产生热能一般在50°–80°之间, 比微波治疗时水分子磨擦产生的热效应150°少了一半, 所以没有临床上组织粘连、痂面萎缩、打火和导线发烫等现象; 和常用的高频电刀相比, 也只有高频电刀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360°热量的五分之一, 也就没有高频电刀切割时产生的炭化、烟雾、灼烧正常组织和在操作上因时间、功率掌握不好造成黏膜萎缩和肠壁穿孔现象, 所以特别适用于人体的黏膜病变组织的治疗。
射频技术用于临床上表现为热凝治疗和切割治疗两种方式:
热凝治疗法:
1. 止血治疗:射频技术在各种出血临床上止血的功能表现得最优越。出血量越多, 血液中的生理盐水也就越多, 细胞活性就越丰富, 射频电容场功率值趋向也就越大, 凝固起来就越快, 也就能很快找到出血点(微波治疗时需找到出血点后压迫血管暂不让流血时才能起到止血凝固, 否则微波能全部被血液中水分子吸收蒸发而止不住流血)。
2. 根据病灶的特性(如无蒂型, 体表组织)选用特定治疗探头贴在黏膜上, 使用中档功率 3–4档, 用1–2秒钟就能使黏膜体表组织失去细胞活性而发白; 凝固面积会比探头面略大一些, –1mm之间。
3. 对亚蒂型息肉:无法使用圈套器的而采用电凝又不能彻底破坏治疗的,可以使用热活检钳夹住息肉的核心部位进行凝固治疗,可以防止治疗过程中的胃肠蠕动并能破坏彻底,达到一次性治疗。
射频在操作上和目测度都很简单、直观, 治疗时间也短, 近期和远期疗效都比较显著。
剥离切割治疗法: 对蒂型、菱型、赘体病变组织, 最好采用切割剥离法, 选用特制的切割刀头或镜下圈套器, 使用高档功率(5–6档), 时间设定在3–4秒或用手控、脚踏来控制时间。射频技术临床上剥离组织和高频电刀的原理不一样, 高频电刀靠正极的高能量炭化组织而起到切割的作用, 而射频技术却是利用人自身的液体、组织或血液中的生理活性盐水来快速提高细胞离子的活性运动下自行断裂并脱离基体组织达到切割的作用, 所以在切除过程中损伤极小不会灼伤旁边正常组织, 缩短了手术后愈合期。
总结:射频技术在凝固组织时, 不会萎缩和压迫组织结构, 不破坏组织的微循环通道, 使得治疗后具有良好的组织吸收和微循环功能, 比起常用的微波、高频电凝治疗后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愈合期, 所以也是微波、激光、镜下高频电刀的换代产品。同时可以根据病灶结构进行渗透性治疗, 可以为有些不便手术的病人, 特别是恶性肿瘤病人提供了另外一种治疗途径, 所以射频技术具有独特的微创临床意义, 开辟了外科在腹腔镜下治疗恶性癌变组织和血管封闭的新领域, 新方向。
西安高通公司电话: 800–840–9798
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消化道息肉38例分析
陈民清张佑红郭丽萍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 樟树331200
摘要: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 收治3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 应用新型射频治疗技术, 对无蒂基息肉采用热凝治疗法, 对有蒂、亚蒂的息肉采用圈套器套摘切除。结果: 38例患者74枚息肉全部治疗成功, 未发生1例出血及穿孔现象。结论: 新型的射频治疗仪是微电脑和电子技术结合, 在凝固组织时, 不会萎缩和压迫组织结构, 不破坏组织的微循通道, 比起常用的微波和高频电治疗后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愈合期。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射频治疗仪; 热凝治疗; 切割治疗; 射频治疗; 胃镜; 结肠镜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识码: B 文献编号: 1671-4040(2005)05-0068-02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粘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因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 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 目前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 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已成为常规, 我们采用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消化道息肉38例, 疗效确切, 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3月-7月期间, 因消化道症状经胃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并要求治疗的患者38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2例; 年龄最小的21岁, 年龄最大的76岁, ; 息肉分布在食道1例, 胃窦8例, 胃体4例; 胃底1例; 十二指肠2例, 大肠22例(其中直肠5例, 乙状结肠降结肠13例, 横结肠和升结肠4例); 形态有有蒂、亚蒂和无蒂宽基息肉, 形状有扁平状、半球状、球状、乳
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消化道息肉38 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