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良教授简历【学历】台大医学院生化所博士辅仁大学生物学研究所硕士辅仁大学生物学系学士【经历】中山医学大学医学分子毒理学研究所副教授农药药物毒物实验所药剂系博士后研究员台大公卫学院HLA研究室博士研究员中山医学院毒理学研究所助理教授【现任】中山医学大学医学分子毒理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专长】环境毒理﹑癌症分子生物﹑生物农药近年来中草药在抗癌方面的能力陆续被证实,其中灵芝一直被视为传统中药的翘楚,其有效成分包括灵芝多糖体,灵芝三萜类和灵芝免疫调节蛋白等等。许多细胞核动物实验已经证实。灵芝多醣体和灵芝三萜类具有抗肿瘤等功能,而不同灵芝属菌类,如小孢子灵芝(Ganodermamicrosporum)﹑赤芝(Ganodermafucidium)和松杉灵芝(Ganodermatusgae),皆含有一大约13KDa分子量的蛋白质,它们都具有促进淋巴球增殖及刺激干扰素-γ表现量的功能,且其胺基酸序列与免疫球蛋白重链区高达30﹪相识度,不具有半胱胺酸(cysteine).因此不易被氧化和水解。我的授业恩师中央研究院林荣耀院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统称这类蛋白质为『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质可抑制端粒酶活性提高肺癌的治疗率,降低复发的可能在许多癌症中可侦测到端粒酶活性,而体细胞中,除了肝细胞中通常侦测不到此酶素的活性。染色体端粒酶的再活化可使正常细胞具有高度的细胞增殖速率。进而走向不朽化,并提高正常细胞转型成恶性肿瘤的机率。更有研究进一步指出,非小细胞肺腺癌病人的端粒酶活性。与高度的细胞增殖速率和恶化程度有关。因而推测端粒酶活性是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表现较佳。所以端粒酶的活性控制,可能是发展新型癌症治疗策略的主要标的之一。目前科学界对端粒酶的调控已非常清楚,特别是『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subunit,简称HTDRT)』的基因表现量(mRNA),其在肿瘤组织表现很高,但在正常组织表现却特别低;如果将HTERT基因转殖到不会表现端粒酶活性的细胞株,则可使该细胞株表现出端粒酶活性,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hTDRT的转录活化可能是调控端粒酶的主要步骤。一般常以『染色体端粒酶重复增幅步骤()』来侦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发现。随着灵芝免疫调节蛋白浓度增加,A549肺癌细胞株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再以半定量(RT-PCR)和定量(real-limePCR)分析,结果发现,hTERT的mRNA也会随着灵芝免疫调节蛋白浓度增加而减少。进一步以启动子荧光报告基因活性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灵芝免疫调节蛋白浓度增加,hTERT启动子活性亦随之减少。我们的结论显示,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处理细胞后,在基因层次上,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藉由抑制转录因子(c-Myc)与hTERT的启动子的结合(图1)降低hTERT的转录活性,最后导致端粒酶的活性丧失:在转译后修饰方面,灵芝免疫调节蛋白进到细胞的内质网,并且诱发内质网压力造成钙离子的释出钙离子的释出会抑制AKT激酶的活性,使NF-nB无法与hTERT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进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同时使用蛋白输出抑制剂(LeptomycinB)和蛋白分解酶抑制剂(MG132),皆会阻止hTERT蛋白被带出细胞核外,并且恢
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对肺腺癌的防治功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