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总复习《探索物质的变化》-----酸碱盐一、概念和理论:重点难点剖析:,取决于物质内是否具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金属能够导电,就是由于金属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溶液的导电性,决定于溶液里是否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即溶质能否发生电离。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溶于水时却能导电呢?为什么干燥的蔗糖晶体不导电,溶于水时还是不导电呢?方法指导:学习这部分知识,既要搞清溶液的导电性与电离的关系,还要弄清“电离”的真正涵义。电离是指物质溶解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并非有“电”才有“离”,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在电源的作用下,而是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电离后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碱、盐的初步概念从电离的观点建立酸、碱、盐的初步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如H2SO4、HNO3、HCl等都属于酸类。想一想:电离时有氢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酸,对吗?试举例说明。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如NaOH、Ca(OH)2、Ba(OH)2等。想一想:电离时有氢氧根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碱,对吗?为什么?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如NaCl、KNO3、Al2(SO4)3、CuSO4·5H20等都属于盐类。铵根离子虽不是金属离子,但因其具备金属离子的特征,因此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应属盐类。想一想:有人说“盐和碱都一定含有金属元素”,这句话为什么不对?方法指导:①弄清酸、碱概念中的关键词“全部”;②为方便记忆,可将酸、碱、盐的概念简记如下:酸──氢离子+酸根离子或HnR==nH++Rn-碱──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或M(OH)m==Mm++mOH-盐──金属离子十酸根离子或MnRm==nMm++mRn-(1)金属氧化物大多为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为酸性氧化物。(2)碱性氧化物中只有K2O、Na2O、BaO、CaO能与水化合生成可溶性碱;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等能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4金属活动性顺序这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的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它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三方面的意义: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③可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根据金属单质和盐中金属离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断金属单质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方法指导:①熟练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运用。②与金属反应不能放出H2的是那些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H前金属反应或与H后金属反应都不能生成H2,而生成的是H2O。③Cu+AgCl──不反应Cu虽然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Ag的前面,但因AgCl不溶于水,无法形成盐溶液,所以不反应。中考真题回放例1(广东梅州)在稀硫酸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会出现如图
酸碱盐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