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虚假新闻成因及对策.doc:..浅析电视虚假新闻成因及对策——以安徽利辛“狗咬人”诈捐事件为例李姝婷吕自珍兰州大学【摘要】“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木原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当下社会实践中,“失实新闻”、“虚假报道”的却屡有发生。木文以安徽利辛发牛的“狗咬人诈捐”事件为例,浅析了这则电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防范等问题。【关键词】电视;虚假新闻;利辛“狗咬人”事件一、 新闻事件回顾10月13日《毫州晚报》一则报道称:10月12日在安徽利辛,一名叫李娟的女子为救被两只恶犬追赶的小女孩被恶犬咬伤,牛命垂危。由于被救女童家长未站出来,医疗费用巨大己无力支付,希望大家可以献出爱心帮助她。10月14日安徽卫视也进行了跟进报道并采访了自称是李娟丈夫的张宏宇,他向大家证实了李娟救人的经过,希望爱心人士可以帮助她。随着电视台和各大商业网站的转发,截止到10月17日早晨,张宏宇的受捐账户里已经有超过57万元的善款。10月20日一个自称“记者柯南”的媒体人爆料称这起新闻事件系为骗局,是为骗取大家的捐赠款而刻意编造的谎言,并没有什么救女孩的举动。李娟男友在10月20日下午承认自己撒了谎,李娟并不是为救女孩被狗咬伤,而是被他自家养的两条防爆犬咬伤的。10月21日多家媒体开始追踪报道这起事件,央视《新闻30分》《中国新闻》《新闻肓:播间》《共同关注》多档节目进行了报道。二、 事假报道中暴露的问题安徽利辛发生的“狗咬人诈捐”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信源单一,线索不实“信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布者。在新闻实践中,可靠真实的消息源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关键。未对信息进行核实就刊播,是造成安徽利辛“狗咬人诈捐”这则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因素。在该事件中,新闻最初是由当地的《毫州晚报》发出,安徽卫视第一吋间进行跟进,在安徽卫视对该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主要信息都来自伤者男友张宏宇,除此之外,能够证实“狗口救人”事件的直接证据几乎没有。如果当事人由于受伤原因无法接受采访,那么事发地点在哪里?被救者去了哪里?当吋有没有目击者?狗的主人是谁?(狗的主人是不是也应该承担责任?)这一系列与事件相关的关键因素均未纳入记者采访报道的范围。媒体主动放弃了查实新闻事件内容真伪的义务,也放弃了进一步挖掘事件背后原因的责任,从而为虚假新闻打开了方便之门。随后各家媒体间互为信源、“共享”信息,网络社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也纷纷转发,虚假新闻进一步扩散,致使后来多数热心人士被骗捐的严重后果。安徽卫视作为电视新闻的首发媒体和当地媒体,拥有核实新闻事件的优越地理条件,也担负着核实新闻来源、事件真相的重大责任,然而在该事件中安徽卫视却成了虚假新闻得以传播扩散的助推器,突显出了在该事件采访中记者基本职业素养的欠缺。2、“把关人”理念的缺失采集信息、核实来源是新闻记者的义务,也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记者这层“关卡”之外,刊播新闻的编辑也在新闻发布中担任着重要的把关作用。然而在“狗咬人诈捐”事件中,这两层最基本的“把关”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则新闻中至少暴露出来了事发地点、被救者、目击者、狗的主人在哪里等四大疑点,然而就是这样一篇疑点重重的新闻稿件在后期的制作、审核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义。任何的报道都必须确保其真实性,尤其是向社
浅析电视虚假新闻成因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