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托残疾人由政府补贴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上午,位于青岛市北区延安三路63号的福寿星爱心护理院里,同住一个房间的两个病人在下象棋,另外一位室友在旁观战,三个人都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护理院办公室就设在一楼门口,院长马岩洁告诉记者:“我们护理院现在托养了66位残疾人,都是按国家规定,智障一二级或者肢体残疾一级,持有低保证的。政府给每位入托的残疾人补贴1000元,所以每个月每个人只要交380元的伙食费就可以了。”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是依托福寿星爱心护理院而建的,2008年9月成立,当时是青岛市首家残疾人托养中心,目前来说,也是青岛市较大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各个房间都收拾得干净明亮,娱乐室、盥洗室、监控室、医生护士一应俱全,上午10点多,厨房开始准备午饭,“每天的午饭是四菜一汤,我们保证病人一日三餐按时足量。”马岩洁说。根据地区财力状况和不同服务水平,目前青岛市残疾人进入托养机构安养的补贴,七区按照每人每月不高于1000元标准,其中市内四区由市财政负担60%;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由市财政负担30%;五市按每人每月不高于800元标准实行。对新建机构奖励,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市内四区每处100万元,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80万元,五市150万元。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市内四区每处60万元,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50万元,五市80万元。“现在的托养费用一般低保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每个月只交380块钱的伙食费,所以对于有残疾人的困难家庭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残疾人在这里能够得到更专业更精心的护理,又不需要花费很多。”马岩洁表示。政府主导依托社会力量“全市现在有22个残疾人托养机构,包括新建的和依托养老机构设立的。”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和救助部处长李益军介绍,“从2008年8月份出台残疾人托养政策以来,已完成市级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22个,入住机构安养的残疾人有800人,托管的300人,全市居家托养2500人。目前,在建新建机构17个,市级财政拨付残疾人托养补贴、机构建设奖励资金2000多万元。”目前,政府对于残疾人托养工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而人力、物力和机构建设则主要依靠引导社会力量。如市南区残联聘请特教学校退休教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利用社区提供的场地,建立了市南区残疾人爱心之家托管中心,在三个办事处设立了残疾人托管站点,为近百名就业年龄段的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集工疗、娱疗、心理康复、社会交往及生活技能训练为内容的托管服务。托养机构“吃不饱”“我们中心可以接纳200多位残疾人,现在只住了66位,有很多残疾人家庭还不知道我们托养中心。”马岩洁对记者说,“很多家庭并不了解,托养的方式非常适合残疾人的需求,很多残疾人的家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照料他们,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有的残疾人刚送到我们这里时生了褥疮,我们护理员精心的护理都给祛除了,护理好了
入托残疾人由政府补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