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掌声》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一段小学生活,英子是自己的一位同学,因为腿脚不方便而变得非常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友爱的掌声,英子从掌声中受到鼓励,从此改变了生活态度,微笑着面对生活,成了一个活波开朗的人。本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行文线索清晰明了。语言质朴,包含充沛的情感,是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爱是什么”“怎样对待别人的爱”的一篇好文章。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学情分析: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语文学”到“篇章的理解、感悟”,并开始学习习作上。这阶段的孩子具备了一些初步的学习能力(字词方面),他们形象思维丰富,但理解、感悟、表达能力有限。他们能初步感受“爱”,但“如何对待别人的爱”“主动去爱别人”,还有待培养。因此,本班学生在熟读课文和老师的指导下,能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英子的前后变化,但如何从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老师引导的重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忧郁”“歧视”“犹豫”等词语的意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大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能学以致用,迁移学习。情感目标:能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关心和鼓励。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2、从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中体会心理变化。教学准备:1、生准备:课前注意观察身边的残疾人,看他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便,人们是如何帮助他们的。2、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课前谈话:师:你曾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得到过!)别人为什么送你掌声呢?你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1、指名交流。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尽管你们得到掌声的原因不同、时间不同、送掌声的人也不同,但是,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愉悦,对不对?既然如此,现在我们何不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你们的掌声同样热烈而持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相机板题)(PPT)出示本课新词。指名认读后男女生合作轮读。师:谁能用上这其中的5~6个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生练习概括,师相机指导。师:概括课文内容不是复述故事,不能面面俱到,它应像我们拿线串珠子一样,这个“线”就是文章的脉络,“珠子”就是能表现脉络的词语。本文的脉络就是“掌声前——掌声后”。指名交流汇报。师小结:比开始讲得好!真聪明!以后我们读其它的文章也可运用这种方法去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英子是一个残疾女孩,掌声前她非常自卑。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轮流讲故事,英子紧张得快要哭了,同学们给她送上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从掌声中受到鼓励,从此,微笑着面对生活。聆听“掌声”,走近“掌声前的英子”师:掌声前后的英子判若两人,让我们轻轻地走近这位可怜的孩子,去倾听她心灵的诉说。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课文?1、指名轮读课文第一~三自然段。2、生评价读书情况。师:同学们听得认真,评价也头头是道!读书时不添字、不漏字、字读得正确、句子读得流畅,有感情、声音响亮……这些都是读得好
《掌声》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