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书评 《明史讲义》是明清史研究开拓者盂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共分为上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明史体例和下编《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章。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将各朝的历史事件进行高度概括并给予大量历史事件阐明作者观点。其考证翔实、轮廓清晰、见识高远,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开国主要是叙述洪武年间发生的大事,字里行间透露着孟森对明太祖极高的评价。 在太祖起事之前提这一章节作者认为元朝是“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不知礼法刑政为何事。其灭亡在于没有一定的政治制度维持统治。而在沈一民等著《大明的崛起—日月恢宏紫禁城》提及“正是元统治者的内斗使得元末农民起义军有可乘之机。”不在于政治制度方面。个人觉得孟森先生观点有失偏颇。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主要阐述太祖在群雄并起的时代逐鹿成功,问鼎天下的。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是该章重点。“国之兴亡系于财之丰耗,阜财者,民也;耗财者,军也。民生之与国计为维系不亡之根本。”太祖制定颁布黄册之制、鱼鳞图册制度,计民授田,设司农司,劝课农桑,作养廉俭,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一系列与民休养生息的民事法令和外统之都司,内统于物军都督府,建立卫所兵。定军卫法,以卫系籍,兵和官皆附卫于籍,世世不改。设屯田制,寓兵于农。设中盐之法,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中为枢纽的军事制度。 还有叙述明朝的天文历法、地理、礼乐、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刑法、文化。其中着重介绍了选举和职官。 太祖在为大明建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后来明朝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同时,不可置否其所制定的严刑峻法、还有任用宦官、设锦衣卫等为明朝的灭亡埋下隐患。 靖难主要讲成祖在位前后的事,以靖难之役为主线介绍了靖难之役发生的背景、经过 建文朝事之得失主要介绍建文在位的政事。史书记载建文帝的善政美德,但孟森评价其为“仁柔乐善,实为守文令主,但英断不足,所用齐泰、黄子澄固非任当日艰巨之才;即所敬信之方孝孺亦不免迂阔之诮主张削藩,轻为祸始”。靖难失败,孟森认为是其仁柔取败。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是成祖在位期间的一些政事。成祖五征漠北使漠北地区最终臣服明,但孟森认为虽然成祖五征漠北,但明朝边患自成祖始。而郑和下西洋也是成祖期间对外发扬国威的一个举措。对内成祖遵太祖整饬吏治之意,在位期间所用公卿,多循良之绩。但明朝内政败坏也自成祖始,主要是复用锦衣卫、镇抚司狱,设东厂,自此厂卫横行,法律虚设,最终危害明朝政治。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主要是对建文帝是否死于靖难之役和成组是否为马皇后所生产生的怀疑和一些根据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主要讲述仁宣两朝的大事。仁宣两朝之善政在于作养循良,与民休息,不重用宦官,善于纳谏。然虽然仁宣两朝多君明臣良,谏行言听之事,但也有拒谏之事发生,仁宗之于李时勉,宣宗之于陈祚。虽然如此,但两朝之致太平则非虚语。 明代讲学之始主要介绍明朝的讲学之风的形成过程以及儒言太极之说,尊儒学尤其是宋儒之学为正学。 成祖历史功绩并不能否定,但在位期间仍宠信宦官,建东厂,复用锦衣卫是明朝流弊继续横行 夺门以夺门事件为主线进行介绍的。正统初政政绩良好;但之后王振利用英宗信任控制朝政。土木之变英宗被擒,为稳定政局,郕王监国后又即帝位,主要针对瓦剌进行守御。最终结果也先放英宗回朝。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主要讲景泰在位期间的功与
明史书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