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地质简介涠洲岛在广西北海市南56公里的海面上,岛形近似于圆形,东西宽约6公里,,,是广西沿海最大的岛屿。涠洲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附近海域水产丰富,景色秀丽,就像一颗明珠在北部湾的万顷碧波中闪耀着光芒。 从地质状况来看,涠洲岛为玄武岩台地,地表微微起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紫红色玄武岩风化物。岛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东、西拱手一带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渐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带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后逐渐过渡到平坦宽阔的沙质海滩,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涠洲岛的海滨自然旅游是观是十分丰富的。整个海岸旅游地貌十分绮丽壮观。南半部以海蚀地貌为主,无论是海蚀崖、洞,还是海蚀台、柱发育得很成熟,形成奇特而又秀丽的海岸风光;北半部则以海积地貌为主,有沙提、渲湖、沙滩及礁坪、平坦开阔,景色宜人,置身其中,让人心也坦坦,意也荡荡,和畅而舒展。在海蚀地貌中又以南湾沿岸为典型。南湾原是一南边破口的火山凹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海湾,其周围是火山沉积岩。在海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蚀下,潮间带附近的岩石首先遭到破坏,便形成了呈层分布的海蚀洞穴,而洞穴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持后沿垂直节理断裂或崩溃下来,于是又形成陡峭的海蚀崖。东、西拱手间近5公里长的海湾上布满这种海蚀崖,它们高度在30~50米之间,坡度大于75°,整条海蚀崖带面临着湛蓝湛蓝的海水,犹如一道长长的天然屏障,雄伟壮观! 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南湾东侧猪仔岭脚下的海蚀台不但平坦,而且在其台面上经常可以发现很多火山弹及共形成的冲击坑。每当台面上的火山弹被冲走后,海浪还会挟带岩屑继续磨蚀那些坑坑窝窝,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圆桶状瓯穴,让人不得不惊叹自然力之奇妙!海蚀产台上有时会残留下一些坚硬的岩石柱体,这就是海蚀柱。猪仔岭就是一个巨大的海蚀柱,高35米、宽不足30米,长却有100米左右。以其外形酷似一只昂首的小猪,故名猪仔岭。 涠洲岛的海滩以宽阔平坦的沙质海滩为主,一般宽150~300米,沙砾层厚4~8米,平铺于玄武岩之上层部岸断间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间带一般比较宽阔,最宽者可达150米。潮下带宽约60米,有珊瑚分布,潮最低的有零星的珊瑚出露水面,点点滴滴,煞是好看。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很容易与壳沙砾等堆积胶结成海滩岩。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海滩岩从古泻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带上部,覆盖于玄武岩之上。 原来的火山口今日变成了南湾的深水良港,至今火山形态十分明显。火山口为高达50~80余米的弧形陡壁,十分壮观。南湾口向南,湾口有猪仔岭峙立,对海湾起了掩护作用,万吨海轮可自由进出。
涠洲岛地质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