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2006-10-30 9:22 【大中小】【我要纠错】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这些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其基本病理系微循环灌注不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病人入院后,立即安置在抢救室,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高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并分工明确,分秒必争,以精湛的技术,熟练的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详细记录。
迅速扩充血容量 抢救休克的首要措施是大量输血、输液。输液的部位要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如锁骨下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若静脉穿刺有困难时,应立即做深静脉穿刺。为保证液体输入量,一般需同时开放两条静脉,如锁骨下静脉,可供输血及测中心静脉压使用,肢体的静脉供输液和静脉加药用,需快速输液时,可加压输液,每小时可输入500~1000ml液体。大量输液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正常为6~12cmH2O),若<15~20cmH2O,示心功能不佳并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及时告知医生;若<5cmH2O,说明液体入量仍不足,应继续加快输液速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病人吸氧,改善缺氧状态,以40%氧浓度,氧流量2~4L/min较为合适。若病人头面部骨折,彻底清除呼吸道血块、积痰及异物;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通气道以利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遇有呼吸抑制者(合并颅脑损伤),为加速气体交换、减少耗氧、维持正常PaO2,应立即行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于缺氧严重可适当给呼吸兴奋剂,有利于缺氧改善和呼吸中枢生理功能恢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积极排除一切导致休克的因素 除降低血容量外,疼痛与出血也可导致患者休克,故应同时予以排除,患者由于疼痛的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内血流量减少,致使休克加重。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剧烈疼痛时可给肌注吗啡5~10mg或度冷丁50~,抑制呼吸等副作用,颅脑损伤和胸部创伤合并呼吸困难者禁用。对表浅的小动静脉出血,可采用小血管钳止血或以丝线结扎。患者如为大面积软组织碾挫伤创面出血时,可用灭菌棉垫给予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深部较大的动、静脉出血时,可采用大止血钳夹闭出血点,但需注意切勿伤及神经,如果出现上下肢大出血时,可应用止血带止血,但需准确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10min后再继续使用。为患者包扎创面时,若发现有残存的泥沙、凝血块等异物,需备好止血用物,在医生指导下,用盐水棉球轻轻擦拭,遇有出血点应立即用止血钳夹闭,必要时用丝线结扎。对骨折患者,应注意固定和制动,以免搬动时引起疼痛或继发神经、血管等软组织损伤。如有开放性骨折,则应先用无菌棉垫做简单包扎,然后以夹板做临时固定。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病人吸氧,改善缺氧状态,以40%氧浓度,氧流量2~4L/min较为合适。若病人头面部骨折,彻底清除呼吸道血块、积痰及异物;喉头水肿或昏迷病人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并于口内置放通气道以利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遇有呼吸抑制者(合并颅脑损伤),为加速气体交换、减少氧耗,维持正常PaO2,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利于缺氧改善和呼吸中枢生理功能恢复。
1500U,严重者加倍肌注,此外在抢救中严格按休克病人的护理外,还应加强预防褥疮护理,预防肺部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保定,解放军第252医院ICU病房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摘要] 常见于外伤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恰当的护理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有必要认真总结失血性休克护理经验。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容量不足和肾上腺素能的补偿性反应。但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笔者现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均为2006年1~12月民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