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戏曲审美体验.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戏曲审美体验.doc浅谈戏曲审美体验T鼎(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里地位很高,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虽然辉煌过其演出形式早己消亡,只留下剧本和资料,而中国戏曲自它诞生之日起,从来没有离开过舞台。它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氏体系与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斯氏体系和布莱希特的布氏体系为世界的三大体系。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它们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体验上。体验在心理学中是指人的情感、愿望、意识等,心理活动被感受的方式。所谓的戏曲体验,主要是它的性质是艺术的、审美的是一种符合戏曲艺术创作规律的审美体验。它是要求演员在表演是心理和外部形体是统一的,木质上是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活体验,也不同于单纯的心理感受的方式,因为具有唱、做、念、打。戏曲艺术的体验是以生活和程式技术为基础,程式技术是对生活多角度、多层次的提炼和概括,不是只对牛活表层的模拟,而且还要渗透着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戏曲艺术的体验与话剧艺术的体验是有差异的,20世纪中叶中国戏剧界广泛学习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时,有人以为戏曲不讲求体验只注重表现,这是对戏曲的误解,事实上戏曲史上有着众多演员深入体验牛活的牛动例子。明代颜容扮演《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开始观众看了不感动,他怀抱木雕婴儿,对着镜子反复体会练习,重新登台时,千百观众痛哭失声。颜容就是用了“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体验法来创作的。清初南京大净演员马锦与李伶唱对台戏,各演《鸣凤记》里的奸相严嵩,观众被对方夺走,马锦害臊溜走,三年后回来重新比技,马锦形神俱佳,令李伶气夺。原来马锦跑到当朝宰相顾某家里为仆三年,日夜留心观察其言谈举止,表演终于得其神韵。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专门标举“体验说”,他认为要想演得像人物,就要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所想所思,达到梦往神游地步后才能够设身处地。不但扮演好人要设身处地从好处为他着想,扮演坏人也要设身处地从坏处为他着想。清代戏曲表演理论家黄幡绰也说,装什么人要学什么人,并且要达到情感替代的程度,才能感动观众。这也就是戏谚常说的“假戏真唱”,要设身处地揣摩和表现岀人物的身份、性格、环境与心情。戏曲演员要去体验一个角色,因为人部分都是古代人物形象距今非常遥远,演员就不能去体验那个时代那个人物,只能通过程式再加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在舞台上表现,而话剧艺术的体验就不同,它的大量题材是近代或现代的,所以演员可以去体验角色。如:需要反映农村题材的戏,演员就可以设身处地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戏曲发展到后来也借鉴斯氏体系受到好评,在排样板戏时,如《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是一位铁路工人形象,演员就可以深入铁路工人中去体验。所以,体验也是戏曲的传统。但是,戏曲体验的结果不是把生活原样搬上舞台,还要运用恰当的舞台程式来付诸表现。程式是演员创造人物形象的结果,也是创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如:《铁弓缘》中关素霜在戏中,先演花旦,再演小生,最后演武生。把三个人物演的都很好,关素霜不可能去体验那得年代,那怎么演的那么好哪,这主要是程式,只有把每个行当的程式掌握好,再加上过硬的技术,就能把戏演好,把角色演好。阿甲说,戏曲演员的体验要和技术的表演结合起来,当他寻找到人物准确的外形、动作和心理之

浅谈戏曲审美体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9-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