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管晏列传》.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管晏列传》摘要:司马迁在遭受腐刑的屈辱后,写就了《史记》这部,不仅真实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大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而且以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展现出各阶层各阶级各式各样历史人物的风姿。这部在他看来写来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著作,鲁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结合《管晏列传》来谈谈司马迁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作品中的艺术光芒。关键词:史记管仲鲍叔晏婴《管晏列传》是齐国两位贤相的合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司马迁对这两人是持赞美和褒扬态度的。管仲、晏婴都是齐人,管仲“后百有余年而有晏子”,司马迁把这两个生卒相距百余年的人写在一列传里,正是看到他们的共同点,他们都是为齐国强盛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两人虽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但都能重视民生,秉忠治国。在写管仲时,司马迁着重突出了朋友相知、君臣相得的关系。管仲智谋过人,勤政治国,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连孔子也由衷地赞叹:“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而管仲之所以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又不得不说到鲍叔的举荐。司马迁在写管鲍之交时,突出了鲍叔的知贤、荐贤、让贤。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必然是识管仲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传记转述了管仲的由衷之言:“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番话表达了管仲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鲍叔的仁者风范:第一,交友不耻贫;第二,不以一事成败论贤愚;第三,危难之处见真情。鲍叔以能知人善用为世人所称道,因此,后世言人之相知,誉称“管鲍”,“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想来,司马迁是羡慕晏子的吧,在自己穷困失意的时候能够有人帮助、举荐、支持自己,管仲是何其幸运呀,司马迁自己却只因进一忠言,触犯君颜,而遭受令人感到屈辱的腐刑,孤立无援,这是怎样的悲哀。管仲得以大展经纶也与齐桓公的任用分不开,在记述管仲如何尽心辅佐,从而取得赫赫政绩时,也是在间接表现齐桓公和管仲的君臣知遇的关系。如若是碰到一个昏聩无能、刚愎自用的君主,任凭他再怎么有才能,也只会难以施展,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在写晏婴时,只着重写了晏子赎越石父和荐马夫两件轶事。越石父是齐国贤人,晏子出巡途中得知他被囚,用马把他赎了出来,因礼遇不周,越石父宁可作囚,而拒绝受恩。晏子问明缘由,遂以越石父为上客。这段文字虽刻画了越石父的凌然傲骨、不卑不亢的贤士形象,但主要还是突出晏子的礼贤下士、勇于改过的政治家风度。晏子荐御

读《管晏列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