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基础知识结构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水平:①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表现; ②总体小康成就的宏观表现(2)总体小康: ①总体小康含义:总体小康就是总体上平均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由于我衡,因此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②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我的小康,即全面小康: ①全面小康的含义:全面小康是指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将惠及十几亿人口,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②全面小康的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4)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的关系: ①联系: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②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略);第二,特点不同(略);第三,二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十六大为我们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是更高水平的小康;第四,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第五,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2、经济建设的目标(见教材)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1)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和后果: (2)科学发展观: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3)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作用): 2、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原因(必要性):B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措施):a,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 b,要形成以……产业格局。③统筹城乡发展:A原因(必要性):B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措施):a,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b,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c,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d,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e,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f,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④统筹区域发展:A原因(必要性):B如何统筹区域发展?(措施): ?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重点、考点、正确理解和把握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3、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4、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 5、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XX年5月30日温家宝说,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和问题较多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大有作为的阶段。据此回答1—2题。.全面小康比总体小康( ) ①经济更加发展②民主更加健全③科教更加进步④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必须( ) 、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