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人文地理学方**目录:(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2)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概念。(3)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储诚山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全球气候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郎春雷指出低碳经济是要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潘家华等提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模式。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的竞争表现为低碳技术的竞争,着眼点是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的长期竞争力。探讨(1)厉以宁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在工艺设计和新产品开发上有新突破,要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研究开发,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尤其是资源再生行业),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对注重低碳发展的企业采取差别税率,妥善解决失业问题,注意寻找经济低碳化过程中新的商业机会,在企业文化中加上生态文明、经济低碳化的内容,重视消费文明建设。(2)DetlefSprinz和TapaniVaahtoranta将不同国家在国际谈判中的表现分为四类:推动者、拖后腿者、旁观者和中间者。认为生态脆弱性和减缓成本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环境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受到环境问题影响越大,就越愿意参与相应的国际谈判,一个国家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付出的成本越高,越没有意愿参与国际谈判。低碳经济阶段性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