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郑培诗发布时间:2009-12-2215:06:23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较之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滞后。当今的古诗词教学起码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当今的古诗词教学似乎还缺乏一种关键性意识,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一、培植审美心境是培养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前提。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古诗词审美中,学生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情趣必浓;以不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情趣必弱。很难想象,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进入《琵琶行》学习,能真切地体验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复杂情绪。他们甚至有可能误以为这是白居易江心聆听琵琶曲、骤遇知已后惊喜之情的表现呢!因此,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审美心境的培植,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和诗词相应的情绪色彩进入诗词审美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前提。审美心境的培植是个复杂的心理工程。一般说来,设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心境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例如在教学周邦彦的《苏幕遮》时,我选取了几幅荷花图进行导入,那清新自然的荷花跟诗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境一致,震动了学生的心灵,达到了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注重吟诵对培植审美心境的特殊功效。古诗词毕竟是语言艺术,汉语言是优美的,古诗词语言更优美,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感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例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缓,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变,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再次,要注意教学辅助手段的恰当运用。如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利用挂图解说、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物化诗境诗情,对保持学生审美心境其作用不可低估。只有这样反复刺激,学生的审美心境才可以产生并强化。二、追求诗象审美的多维性是培养学生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关键。良好审美心境的培植最多只能为培养审美情趣蓄势,但终究不是学生的审美活动。学生审美活动展开的最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诗词意蕴进行深层次自觉把握。而诗词意蕴一般又是寄托在诗象当中的。因而,对诗象进行自觉审美体验就成了对诗词意蕴进行自觉把握的关键,也就成了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对诗象的审美达到自觉程度?这又需要我们指示学生诗象审美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学生审美的情趣才有可能培养起来。而这个方向就是追求诗象审美的多维性。所谓诗象审美的多维性,即指诗词物象情感体验的多重性功效。如“二十四桥明月,波心荡,冷月无声”;实写是画桥寂寞、月色凄冷、水波轻荡,虚写是睹物伤情后的心境凄楚。抚今追古,玉人吹箫、笙歌曼舞的繁华景象早已烟销云散,如今的漾漾柔波又溢动着诗人几多惆怅!这其

浅谈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