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安全、有效、均匀、可控”的保证;药物产业化的桥梁与瓶颈;(1)实验室(小试)工艺(2)中试放大工艺(3)工业化生产3按照典型药物生产过程,分为4类:(1)化学制药工艺学(2)生物制药工艺学(3)中药制药工艺学(4)制剂工艺学4现代制药工业的特点;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分工细致明确、质量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复杂、品种繁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高投入、高产出5药物工艺路线定义—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6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地位与作用——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7理想的药物工艺路线1)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2)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3)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4)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5)设备要求不苛刻;6)三废少,易于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高8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有: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等。类型反应法定义——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适用范围——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分子对称法定义——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溯求源法定义—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9非对映异构体的特征:1°物理性质不同(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比旋光度不同。3°旋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4°化学性质相似,但反应速度有差异。10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的异同:1)二者都无旋光性;2)内消旋体是纯的非手性物质,而外消旋体是一对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3)内消旋体不可拆分,而外消旋体可拆分。11、药物合成工艺路线选择1、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2、合成步骤、操作与总收率3、原辅材料的供应和更换4、单元反应的次序安排和合成步骤改变5、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6、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12中试放大研究目的: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研究所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影响中试的因素:放大效应、原辅料的杂质、反应规模13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经验放大法、相似放大法和数学模拟放大法。14中试的研究内容:中试的前提:小试工艺达到可放大的程度。生产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复审;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也是组织管理生产的基本依据;更是工厂企业的核心机密16药物的生产工艺也是各种化学单元反应与化工单元操作的有机组合和综合应用。17制药工艺的研究就是研究有关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收率的影响以及反应终点的控制和产物的后处理。[各步反应条件的研究和优化的目的:加速反应、提高收率和
制药工艺学复习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