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位于南通海安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它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园林艺术与红色旅游资源完美结合,融为一体。现在,请各位随我一同进馆参观。进入馆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天下第一奇碑”,也就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它之所以被称为“奇碑”,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纪念碑的形式,风格与众不同。中国古代纪念碑都是由碑基、碑身、碑帽组成,而“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整个碑基结构复杂,碑身则是一把刺刀,整座纪念碑是紧扣着“苏中七战七捷”中的“7”字设计的,可谓无“7”不成碑,而且每一处,都有特定的深刻寓意。刺刀型纪念碑碑身,主体高2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把刺刀,它象征着华中野战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927平方米的草坪,告诉我们七战七捷发生在苏中平原上;427平方米的喷沙地段,寓意着将士们转战沙场、欲血奋战;7个几何坑穴是华中野战军在七个战场上留下的足迹,和他们走过的崎岖不平的征程;碑基上的7段錾假石挡土墙,寓意着军民团结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两侧节节升高的台阶,象征着华中野战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正门左右的祝酒杯,是苏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军民举杯同庆的意思;书卷式的碑墙高14米,寓意着“苏中七战七捷”这一伟大战役,和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士们,将永载史册;碑墙上,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题写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九个大字,金光闪闪,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撰写,全文727个字的碑文,寓意着苏中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他们将在新时期创造新的辉煌;碑墙一侧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和四周种植的柏树,象征着华中野战军将士们不屈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如松柏常青,永垂不朽。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东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师——齐康教授,他曾先后设计了“周恩来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是他的得意之作。碑文的书写者,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仲贞子。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型水景纪念墙,称为“群龙争雄”。在苏中战役中为了激发斗志,华中野战军发起了“立功运动”,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我军光荣传统,英勇杀敌,多立战功。这七个水柱似蛟龙出水,“欲与天公试比高”,象征着我军各部队,在战役中积极响应,立功比赛情景。请各位转身,请看,这是苏中七战七捷陈列馆。陈列馆外墙上,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现在,请各位随我一同进陈列馆参观。在我们面前的,是陈列馆的第一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浮雕,上面有一块斜立的花岗岩石柱,柱子上有胡耀邦题写“苏中七战七捷”六个字。从侧面看,石柱与成像构成了英文字母“V”,代表“胜利”的意思,浮雕上不规则的文字指出,苏中七战七捷,是在事先没有具体筹划好情况下,根据战场时局变化,灵活用兵的杰作。现在,请各位随我参观前言厅。这个厅,是对苏中战役的总体评价和概括。1940年,陈毅率部队开辟了苏中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定,但国民党却在西南、西北加紧运兵,妄想抢夺胜利果实,恢复反动独裁统治。他们用和平谈判的手段,企图诱骗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同时加紧准备发动内战。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国民党完成了全面内战的准备,撕去伪装,国共和谈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我华中野战军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