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关键词】中药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特征是质膜保持完整性,而核染色质固缩,内源性内切酶激活,将染色质DNA降解成寡聚小体,电泳带谱表现为特征性梯状带,无整个组织的破坏和炎性反应。1992年英国科学家Hickman等首次提出可以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为以后肿瘤治疗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手段,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治疗逐渐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或其提取液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一般而言,每一代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都需要依次经历G1期、S期、G2期、M期四个阶段。许多中药的有效成份能够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从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生凋亡。用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处理人肺腺癌A549细胞,可以对细胞周期产生影响,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出现G0/G1期阻滞,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伴PI染色检测的细胞凋亡率增加,提示藤梨根氯仿提取液可抑制A549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Li等[2]报道黄连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都可以在不影响CyclinB1mRNA表达情况下,抑制CyclinB1蛋白活性,但不抑制CyclinA~CyclinE蛋白活性,使cdc2激酶活性降低,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受阻滞,被阻滞在G2期。某些药物可以阻滞肿瘤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而诱发其凋亡。左云飞等[3]研究发现,榄香烯对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2F25/CL216A3的G0/G1期细胞无明显作用,主要作用在S期,阻止细胞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观察到在G0/G1期前出现一个凋亡特异的AP峰。黄志煜等[4]报道小檗胺可抑制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的增殖,使细胞阻滞在S期,G0/G1期细胞比例也有减少,同时并也观察到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较多的中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于G2/M期而发挥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马东礼等[5]在研究榄香烯对HeLa细胞的作用时发现,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的分裂能力降低,绝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2/M期。张曼颖等[6]研究发现,刺五加叶皂苷能诱导肺癌细胞SpcA1凋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0/G1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2/M期细胞明显升高,提示刺五加叶皂苷作用也是使SPCA1细胞阻滞于G2/M期。毛兰素是从鼓槌石斛中分离得到的,也可以阻滞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于G2/M期,并伴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7]。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的某些基因发生缺失,突变或过度表达,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或凋亡受阻。因此,如何调控凋亡相关基因或其相应产物,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并诱导细胞进入凋亡是肿瘤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bcl2、cmyc、p53是几个了解较为深入的、与凋亡调控有关的基因。野生型p53(wtp53)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为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分化,对细胞生长起负调控作用,而因基因缺失或突变产生的突变型P53(mtp53)蛋白则对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起促进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的发生[8]。p53基因发生突变是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之一。实验证明[9],大蒜素通过促进抑癌基因p53和p21的表达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胃癌BGC823细胞凋亡。Wilson等[10]发现金雀异黄素(genistEin)能诱导大肠癌HCT2116细胞的抑癌基因非甾体抗炎药活化基因NAG21和p53、p21的表达,并通过诱导p53基因来调节NAG21的表达。而在大肠癌HCT215细胞(p53基因缺失)中NAG21不能被诱导表达,提示金雀异黄素通过调节p53基因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郭伟剑等[11]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健脾理气药(党参、白术、茯苓、八月札等)的体外诱导凋亡效应。结果显示,含中药血清作用2天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提示上调p53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健脾理气药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抗癌口服液(由人参、灵芝和白花蛇舌草组成的复方水煎汤剂)作用于人胃癌MGC803细胞株,发现其具有明显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p53蛋白、Bcl2蛋白表达均减少,而Fas抗原表达明显增高,差别均有显著性改变[12]。原癌基因bcl2、cmyc是主要的凋亡调控基因。bcl2能抑制细胞凋亡,bcl2受抑制被认为可能是细胞凋亡的共同通道[13]。而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