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加强公司工艺管理,适应水泥工业发展的要求,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特制订本细则。 2、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质、高产、低消耗和长期安全运转为目的,加强窑、磨、烘干机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 3、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配料方案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改变以及对工艺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改进都要经过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在总结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分管工艺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实施。 4、本细则由分管工艺技术的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对违背细则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 1、在分管工艺技术的副总经理领导下,由技术部负责公司的工艺技术管理工作,车间指定工艺技术兼管人员,形成全公司性的工艺管理体系。 2、技术部工艺管理职责范围 (1)组织制订本公司的工艺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方案。 (2)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 (3)协同生产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导生产车间工艺技术工作。 (4)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 (5)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 3、生产车间兼管工艺技术人员,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和技术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其任务是: (1)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析总结工作。 (2)负责提出车间的产、质量、消耗定额的环保的有关指标。 (3)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攻关。 (4)宣传执行厂部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 (5)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 三、球磨机(生料磨和水泥磨)工艺管理 1、球磨机工艺管理原则是:缩小入磨物料粒度;选择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喂料装置,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装载量。磨内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经常保持各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水)选粉效能的相互适应,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力等消耗。 2、改善研磨体和磨内结构的材质延长使用周期,改进磨内结构形式,充分发挥能量传递效率,以提高磨机效能,挖掘生产潜力。 3、必须加强磨机操作,根据入磨物料,循环负荷和产量情况及时调整喂料量,水量和选粉设备,做到均匀喂料避免发生过饱和过空现象,磨头物料应按规定的数量均匀喂入,防止杂物混入磨内;入磨物料缺少一种,不具备生产条件,不得开车生产;选粉机的调整,主要调整选粉机主轴转速来达到细度指标要求,再者是调整循环风的大小。 4、认真如实填写操作记录,并保持完整,妥善保管,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减少波动;建立技术台帐,其内容包括产量、质量、消耗、运转时间等;工艺人员应随时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做好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 5、根据需要测定入磨物料的相对易磨性系数。其方法:以标准物质为标准样品,用技术部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取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7mm粒度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磨,所得比面积之比,即为相易磨系数。 6、定期清仓补球、补锻,一般要求
工艺管理规程实施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