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是改善偏远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好办法内容摘要:CDF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合作金融,是改善偏远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好办法,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的手段。CDF的核心是加强农民的能力建设,基础是农民的广泛参与。CDF是有利于农民的好事,财政可提供原始本金推动其发展,以体现党和政府对偏远落后地区农民的关怀。文章以云南剑川象图乡为例介绍了CDF的发展概况、制度设计和取得的效果,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对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借鉴意义。关键词:CDF,制度设计,效果,改进,建议,象图乡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难点在偏远落后地区。在这些地区,金融环境比较差,商业性金融企业难以生存,致使部分金融机构撤离,并形成了金融服务空白。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全国尚有3302个镇(乡)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占全国乡镇总数的%。这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更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予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2007年7月4日至10日,笔者先后到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乡的芹菜塘村、务茂德村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象图乡的沽泥盆村、江头村进行农村金融调研,调研中发现,农村社区发展基金(munityDevelopmentFunds,以下简称CDF)是一种改善偏远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好办法。禄劝和象图的CDF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所不同的是象图CDF起步较晚,学习借鉴了禄劝的经验和教训,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CDF工作,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就主要以象图CDF为对象,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象图启动CDF的背景剑川是国家级贫困县,象图是剑川县最边远的贫困高寒山区乡,面积225平方公里,海拔1900~3800米,人口5500人,白族占90%,彝族占6%,傈僳族占4%,距离县城135公里,号称“剑川的小西藏”。象图交通不便,比较封闭,基础设施差,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商品经济观念淡薄,贫困面大、程度深。象图乡原来有一家农信社,早在2001年就撤并了。象图邮政所只有一名员工,主要工作是作信件的收发,另外每周还作一两次小额汇兑业务,业务少时每月两次,但不能作存款业务。农民只能到66公里外的弥沙镇农信社存款。由于道路极为崎岖陡峭,即便天气好,从象图到弥沙来回也需要一天的时间,仅交通费就得50元。调研中了解到,象图的农户几乎不可能从弥沙农信社得到贷款,主要是因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贷款抵押品。总体而言,象图乡的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物物交换还比较普遍(2007年1月26日象图乡建立了第一个简易农贸市场。),客观上需要探索金融服务象图农户的新路子。“剑川县象图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是香港乐施会和云南省扶贫办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该项目于1999年3月正式启动,批准预算资金万元,由小额信贷、人畜饮水、畜牧示范、医疗卫生、教育、设备购置、卫生室建设和能力建设等八个子项目组成,并在剑川县扶贫办成立了“剑川乐施会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到2002年8月第一期项目结束时,小额信贷子项目虽然能满足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但“项目办”到象图乡放款和收款的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无法实现经营和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更有效率的运营模式。另外,农户和小额信贷组织之间只是一种单纯的资金借贷关系,没有什么感情,农户对小
CDF是改善偏落后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好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