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模式研究一、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及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未来的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对士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新要求,就必须准确把握高技能士官的现状和需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高技能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士官来源单一,生源质量较差;二是受训员额少,培训渠道不多;三是中高级士官专业技能偏低,高级士官岗位编制少;四是在培养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五是相关机制不完善,难以保留高技能士官人才。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是必要的。一是士官队伍作为“五支队伍”、“四类人才”之一,在整个作战力量构成中已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技能士官的能力素质还很难达到与这一地位相称。二是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断发展、战法训法不断创新、岗位需求不断变化,士官职业教育面临专业岗位多、内容变化快、组织实施难、实践性教学要求高等实际情况,无论哪所院校都很难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实现最大限度教育资源共享,是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因此,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要求,走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路子,应是士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是可行的。一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士官军事职业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截至XX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2,63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根据我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而未来10年,也正是我军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地方人才建设规划为军队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提供了充分保障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士官军事职业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实践借鉴。目前,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如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强调灵活开放;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内部结构多元;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层次上移,这些成功做法对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走开放办学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三是我军军官国防生教育的改革探索,为军地融合培养士官人才提供了成功范例。军地联合培养军官国防生经过近10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体系,为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二、创新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模式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就是把中高级士官的文化教育、学位教育、继续教育、再就业教育等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在大教育观的背景下,构建一个能有机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机构协调一致、任务分工明确、内容紧密衔接、资源共建共享、证书相通互认、机制配套完善的培养模式。根据上述理念,充分利用国民教育资源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具体模式是: 并轨式是指将士官招生并入高考
士官职业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