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桂林东西巷回味百年老巷探寻老桂林的历史印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桂林东西巷:回味百年老巷探寻老桂林的历史印痕新开街的东巷。改造后的正阳门街景。改造前的正阳门街景。资料图片■本报记者罗劲松文/图在桂林王城正阳门外东、西两侧,静静地卧着两条形成于清代的百年老巷——东巷、西巷,堪称“老桂林街巷标本”。当城市建设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日益残旧破败的东巷、西巷,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和桂林这座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越来越不相协调。然而,当东巷、西巷拆除、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众多桂林人又从心底涌起一股难舍难分的情怀,留恋着两条老巷独有的古朴风韵与市井情调。改造后的东巷、西巷,还能让人寻找到老桂林的历史印痕吗?还能让人感受到老桂林那份独有的人文风韵吗? 1韬光养晦“宫保第”踏着金秋时节洒落的夕阳,记者来到改造后新开街的东巷巷口。首先面对的一个惊喜,是曾经被一排排破旧砖房挤压得仅露出一座主门洞的王城正阳门,如今又完整地显现出它原有的威赫气势——三座门洞依次排开,两座石狮镇守着主门。记得3年前,由热闹的正阳路拐入东巷、西巷采访时,车水马龙的喧嚣立即被孤寂落寞的幽静所取代。如今,虽然众多铺面尚在装修中,熙熙攘攘的游客却已经蜂拥而来,让开街不过半年的东巷迅速成为桂林城中一处旅游新热点。漫步东巷,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位于东巷9号的那栋清代老宅院——那是当年东巷最气派的“岑氏宫保第”。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时任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在东巷原靖江王宗庙遗址处置地建房,缘由是:家乡“西林距省会二千里,子弟读书、应试既苦道远,又鲜观摩”,因而“有侨居临桂之意”。后来,成为两广总督的岑春煊也曾居住在这里韬光养晦,躲避政治风雨。当年的岑府究竟有多气派?据曾经住在“岑氏宫保第”对面广东会馆里的甘励贞老人回忆:“岑公馆”住的是大户,里面的太太、小姐穿着很时髦,整天涂脂抹粉,出门就打起洋伞。经常有吉普车倒进巷子里来接她们出去打牌、玩耍。老人们记忆中的“岑氏宫保第”,院中除住宅外,还建有家庙、塾馆。前门面向如今解放路,后门开在东巷,院落雕梁画栋,十分气派。几经战火与岁月风雨摧残,“岑氏宫保第”如今仅存面临东巷的一座塾馆,完全失去了往昔的威风,倒真有几分韬光养晦的味道了。 2013年,启动东巷改造工程时,考古人员有个意外收获——在塾馆前发现了建于明代的靖江王宗庙遗址。于是,在此建造“遗址广场”。被掩埋140余年的明王府宗庙石台阶,终得重见天日!改造后的东巷巷口。改造前的东巷巷口。资料图片 2名门望族有“龙家”位于东巷另一端巷口的“龙氏故居”,气势虽不如岑府,却也堪称名门望族,出了不少传奇人物。据龙家后人龙宗甲2008年撰文回忆:其高祖父龙献图在清代是著名的诗人和教育家,那位著名的“三元及第”状元陈继昌,就曾是龙献图的门生。其曾祖父龙寅绶清光绪二年(1876年)辞官回乡后,为了让子孙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次年举家由乡间搬迁桂林城,定居东巷。龙寅绶之孙龙泽厚清光绪年间曾在四川、广东等地任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辞官回乡途经广州时拜变法维新领袖康有为为师。康有为两次来桂林讲学,均由龙泽厚出面安排。谈起龙家后人,有一位奇女子不能不提——她就是龙泽厚的三女儿——龙六纬。龙六纬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却在15岁那年患了一场怪病——掉光了头发。为了躲避世人异样的目光,龙六纬深居简出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国民大学经济系。经过大学深造的龙六纬并没有从事经济工作,却

桂林东西巷回味百年老巷探寻老桂林的历史印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419 KB
  • 时间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