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以下简称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使用或储存可燃物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或储存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房或库房。 、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消防工程设计的内容,并应在工程设计图上标明。 ,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液体、固体等物质,需要配置灭火器的场所。 。 ,灭火器设置点到最不利点的直线行走距离。 表示灭火器能够扑灭不同种类火灾的效能。由表示灭火效能的数字和灭火种类的字母组成。建筑灭火器配置类型、规格和灭火级别基本参数举例见本规范附录A。: Q-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 U-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 K-修正系数; Qe-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灭火级别(A或B); N-计算单元中的灭火器设置点数(个) 。 : 1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气体火灾。 4D类火灾:金属火灾。 5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应根据其生产、使用、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1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2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C。 ,应根据其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1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 2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D4灭火器的选择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