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丰子恺的艺术丰子恺被人称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亲切感人,让人印象深刻,在特定的阶段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众所周知,他是著名的画家、散文家、美术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他的“全能”正是他成为大家的关键。丰子恺是我个人印象较深的国内艺术家之一,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我幼年时期在一本美术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漫画作品,觉得非常的生动有趣。我在正式踏入学艺之路以后对这位大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丰子恺的艺术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原因在于他的博学,他集画家、散文家、美术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与一身,并有机的将这些文艺学科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用简洁、概括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绘画作品。他的作品看似简约,色彩单纯,实则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在这些成功的作品之后蕴藏着艺术家勤奋的汗水与深厚的文化造诣。绘画特别是中国国画自古以来就与文学、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吸取养料,铸就了人类文明一页页光辉的篇章。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先驱之一-----达芬奇在学艺的态度和广度上都与丰子恺有相似之处。前者也是以其博学多才文明于世,他涉足的领域甚至包括理工学科,天文地理等知识。在当时特定的年代,达芬奇讲其所掌握的丰富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飞跃和成功。例如他将大量的生物医学解剖方面的知识带到肖像和动物绘画当中去,做到了真正的“由内而外”的真实。甚至于现在西方的医院里还能看到医师们拿着达芬奇的人体解剖图分析临床的病情,可见他对解剖研究之深入。他这些方面的成就往往不是因为“就事论事”达到的,而正时因为其他学科所带来的丰富的思路,和特殊的思考方式。中国画家自古以来都力求作品能够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这与中国绘画的特点有关。1926年丰子恺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国画的特色》系统地将中西方两种绘画体系进行了比较,用科学的方法展示了中国画与众不同之处。丰子恺认为艺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重视描绘事物的意义与价值,即注重内容;另外一种是注重描绘物象的形状、神气、色彩等要素,而放松了对于内容于价值的体现。前者注重心,后者注重眼。中国画讲求事物背后所蕴藏的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而西洋画则属于第二类。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当中更为重视“神”的体现,那么想要达到这个所谓的“神”似,就要求创作者在拥有娴熟的绘画表现技巧之外还要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豁达开朗的艺术情怀,这些都需要创作者“饱读诗书”作为保障,了解更多古今中外甚至是绘画以外的知识。丰子恺的绘画作品能让人记忆犹新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作品背后所体现的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这点在当今中国的美术教育中显得格外薄弱,院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技术方面层层把关,却对更为重要的美术史知识不够重视。唯有将技术与学术充分的融合,才能达到更高更理想的艺术效果。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位技法娴熟,画法轻松且知识渊博的大家,他的作品构图精炼,色彩饱满,任务形象生动,表情丰富,情节感人,讲求诗、书、画结合以达到其创作的目的。他在《中国画的特色》一文中对于中国画得“画中有诗”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书中说画中有诗一种是表面的画与诗出现在同一副画中,诗是对画面情节的一种补充描绘。另一种则是诗与绘画更深层次的结合,,他认为这是中国化的独到之处。丰子恺对诗与画的领悟已经
浅谈丰子恺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