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学阶段就是所谓的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它的某些特征,是其他阶段所没有的,他们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智尚不完全,这种矛盾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我从自己实习期中亲身经历的案例来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个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逆反心理是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教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强烈的逆反性、对抗性对学生的心理发育、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认清逆反心理的实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对教师、家长、社会各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 (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我们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2)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衡量是非、判断曲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教学的方法 有些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恰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型”逆反心理。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这种行为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因此,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3、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二、逆反心理带来的影响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