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保障性发展综述
黄锡滋陈光宇
一、定义
词汇“装备保障性”,起源于军用装备综合后勤保障,是指系统
(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够满足平时和战时使用要求
的能力。
装备保障性是装备系统的固有属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与装
备保障有关的设计特性和保障资源的充足和适用程度。
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军事装备,装备能力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装备中承担指挥控制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军用装备保障
性与装备中软件整体性能息息相关。作为军用装备保障性的子概念
“软件保障性”由此产生。
迄今为止,对于“软件保障”和“软件保障性”没有统一的和
权威的定义,下面介绍国外各种定义方法。
1. 软件保障的定义
1)美国 MIL-HDBK-347 的定义:
软件保障是指为保证现场部署运行的软件,能够充分实现运行任
务所采取的全部措施。
2) 英国 DEF STAN 00-60 (PART 3)/3 的定义和解释:
软件保障是指为了系统中的软件能够继续使用而采取的全部措
施。它要求:
* 当软件棣属系统环境发生变化时,继续维持系统的效能。系统
1
环境变化包含系统设计改变;
* 矫正由于用户需求改变导致的系统效能缺陷;
* 矫正由于软件规格说明和开发过程导致的错误。
软件保障是包含有软件的系统保障的重要因素,整个寿命周期软
件保障费用,取决于系统和软件是怎样获得的。经验表明,众多系统
寿命周期软件保障费用远远超出软件初始开发费用。
2. 软件保障性的定义
1) 美国空军运行测试和评估中心(AFOTEC)的定义:
软件保障性是软件产品和资源是否适当,建立运行基线、安装和
修改软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是否便捷的度量。软件保障性是软件
产品质量、软件保障资源能力以及影响软件采办、开发、运行的寿命
周期过程的函数。
2)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的定义:
软件保障性是指在整个产品寿命期中的软件保障能力。包括满足
任何必要的需求、满足提供设备、基础保障设施、附加软件、工具、
人力的需要以及保证其他任何维持软件运行和满足其功能所需的资
源的需要。
软件保障覆盖整个软件寿命周期。包括下面 3 个与软件有关的层
面:运行、后勤管理、更改。
“运行”覆盖了所有软件实际使用中的问题,包括安装、卸载、
配置、错误恢复和软件执行。
“后勤管理”覆盖了处理从新基线产生直到交付给终端用户的全
2
部问题。
“更改”覆盖了由于排错的需要和用户增改功能的需要所涉及的
软件进化的全部问题。
二、软件保障性发展状况
从上节的定义中我们看到,软件保障性实质上是一个综合属性,
涉及软件全部设计特性,涉及软件全部开发过程和涉及软件使用环
境、软件维护、软件进化的各个环节。与软件保障性密切相关的属性
有软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软件可存活性、软件维护性等,其中尤
以软件维护性概念最为相近,所以提高软件保障性只能是全方位综合
治理。数十年来学术和工程界对软件各种特性、过程的研究文章浩如
烟海,其进展和成就有目共睹并从不同角度为提高软件保障性做出了
贡献,所以从广义的角度看,这些领域的成果,同样是是软件保障性
的成果。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非军用领域,软件保障性没有发
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立的专业门类。本文作者遍查了国外重要
科技文献数据库,它们都将‘软件保障性’检索引导至软件可靠性,
维护性,软件度量,软件管理等相关领域,以软件保障性为题的文章
极为少见。在军用装备领域,软件保障性得到较多关注,也是由于同
样的原因,它所受到的关注度,在国外仍然远低于软件可靠性,维护
性等热点领域。
文献检索结果表明,最早以软件保障性为题的文章,出现在 IEEE
出版的 1984 年软件维护专题讨论会会议记录上,标题是软件保障性
评估(Software supportability evaluation.)
3
行和评估试验中心(AFOTEC)的 Mueller WC,文章从软件的维护性
和软件保障资源的适当性两个方面,对软件的保障性进行分析,此后
在 1985,1987,1988 年该中心陆续有软件保障性的文章在学术会议
上发表,所以美国空军运行和评估试验中心当之无愧是软件保障性研
究的开拓机构。
上世纪 90 年代,软件保障性的研究成果,陆续进入各种相关标
准和手册。下面以发布时间为序,列出标准和手册的名称:
1. MIL-HDBK-347 任务关键计算机资源软件保障
(Mission-puter Resources Software Supp
软件保障性发展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