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于PSR 框架的1953 2008 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pdf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5卷
第 2期自




报 V ol
25 N o
2
2010年 2月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Feb., 201
0
基于 PSR框架的 1953
2008年
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
1, 2 1*

珊, 黄贤金
(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3;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南京 210013)
摘要: 论文依据压力- 状态- 响应! ( PSR ) 模型, 从环境、行为和决策三个层面建立中国生态
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用 1953
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生
态建设成效之间的关系。评价结果表明: 我国生态建设成效有所提升, 阶段性波动明显, 按 10
年左右为周期划分为 6个阶段。环境质量变化及政策演变轨迹相吻合。近 60年间生态建设成
效经历了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再到逐渐显化的过程。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内部因子之间的协
调性有待提高, 表现为压力较大、状态不佳和响应不够的状况。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长期性和动
态性的特点, 为彻底改善生态环境, 避免决策失灵, 提高生态建设成效, 需要国家意志与社会行
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词: 生态建设成效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 压力- 状态- 响应!模型; 中国; 行政决策
中图分类号: X 8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037( 2010) 02- 0341-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 1953年以来, 从不
重视生态问题, 到确立环保为基本国策, 再到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我及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1
2 ] 。不少专家学者从政策
演变、问题根源、消耗状况等方面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变化展开了系统的总结与评价[ 3
4] 。如
何更为全面地评价 20世纪 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绩效? 这不仅有助于更为深刻
地认知我国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而且也是今后完善生态建设政策与路径的重要基础, 为
此, 本文尝试建立我国生态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 并基于 PSR 模型的应用, 探寻 1953
2008
年间的动态变化规律, 反映宏观政策的影响力, 并进行时段划分, 将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变
动与生态建设的主体行为互相印证, 揭示我国生态建设状况与绩效之间的关联程度。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决定了不同认识观下的生态建设评价不尽相同。国际上对
生态安全与风险评价、生态系统稳定性及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健康及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展开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5
6] 。我国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多立足于区域、行业等角度[ 7
8 ] 。本文拟从
我国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 剖析主要影响因素及政策实施效果。压力- 状态- 响应!
评价模型( PSR )可以较好地实现上述目的。
收稿日期: 2009- 08- 21; 修订日期: 2009- 11- 30。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2008110133); 江苏省

基于PSR 框架的1953 2008 年中国生态建设成效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