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年10月,日军第11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5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44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队、伪军一共10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20余万兵力进行抵抗。
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常德的是国民党74军57师计8500多人,代号为“虎贲”,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2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
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
30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刀体长40厘米,。
日本30式刺刀
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
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刺刀都在50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比M1898及M1924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10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74军57师169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师士兵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手枪的暗战
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1923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8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1927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被枪枪长228毫米,。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
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13发子弹。二战时期,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10-20发的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