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田野工作”(Fieldwork)或田野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田野考察属于一种定性研究范式。田野考察是来自文化人类学基本研究的方法论,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考察。田野考察涉及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文学、哲学、民俗学、艺术学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一、运用艺术人类学方法研究设计艺术的三个基本思路第一,从设计行为切入。对行为关注可以获取对设计现象的一系列认识,如价值观、信仰、习俗、方式、过程、经验等等。格尔兹认为,在人类学研究中,“必须关注人,而且要有某些精确性,因为文化形态正是在行为之流中得到表达的。当然,它们同样也在各种人造物和各种思想状态中得到表达”。设计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并不关注那些经典的、宫廷的、为特殊阶层所享用的那种人造物,而是关注那些普通阶层所用的、一般的、生活中常备的人造物。研究者更要关注人,把设计制造者、使用者当作一个文化“信息体”,围绕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掘设计的新意义。第二,注重设计文化现象。文化是人类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文化。文化通过共有的意义和价值让一些人生活在一起,艺术设计所以具有特殊性,也是因为受到了潜藏于生活中的文化影响。因此,对于设计的人类学研究来说,应把设计文化作为理解人类设计活动的中心,这些包括工匠行会组织、仪式与习俗、禁忌与家庭社会、传承方式等。这些方面都与设计紧密结合,它们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整体地把握这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非常重要。我们要注重设计文化现象对设计传播的作用、设计的比较以及设计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第三,场域体验的操作方式。设计的人类学研究可以遵循民族志研究的方法,基本前提是亲历性、整体性和内在性。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在整体上把握对象及其文化环境,从经验事实的体验中寻求内在逻辑及理论观点。二、设计田野考察的对象、目的和意义早期人类学把研究对象定位在异民族的、原始文化的、小规模的社会,当代人类学出现了从“异域”回归“故乡”,从“原始”延伸现代,从“边寨”扩容“都市”的潮流。人类学研究视野的开阔带来了田野考察对象内容的增多和转换,自然也对以人类学的方法所做的设计艺术田野考察对象有了新的思考。设计艺术田野考察工作的对象无疑是物品这一设计的本体形态,缺少对物体本体形态的考察就会失去考察研究的基点,但是,设计物品不是考察的唯一对象和全部内容,田野考察不只是要关心艺术品和作品,还要关心围绕着艺术品或作品所发生和存续的人际关系。这些艺术品究竟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它们又是怎样被消费的?它们是怎么流通的?最后它们是怎么被放弃或相反被附加了更多的新价值?等等。因此,在设计物本体之外,还存在着生产、消费、流通的问题,也就是创造和使用设计物品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理念。“物品本体——行为主体——思想理念”,构成了设计艺术田野考察的结构模式,也刻画出设计艺术整体考察的对象。作为“物品本体”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①设计物品的形式构成考察②设计物品的材料工艺考察③设计物品的实用功能考察作为“行为主体”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①设计物品的制作过程、环节考察②设计物品的创作个体与群体考察③设计物品的传承方式与传播过程考察作为“思想理念”所要考察的主要方面有:①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和物理显现考察②设计物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属性考察③设计者与使用者所处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考察以上所列的考察设计艺术的九个方面并不一定是分开考察的,而是综合在一起调查的。在对“物品本体”做调查时,也应对“行为主体”做深入的调查,同时还要关注其中“思想理念”的各个方面。总之,这是一个综合的考察过程。对于田野工作从“异民族”回到“本民族”已有很多的实践,但对于从“原始”到“现代”,从“乡村”到“城市”这样的扩展,使得我们对“田野”一词需要重新认识。“田野”在时空上的意义不再是原始、乡村、边寨、过去之类的理解,而是指一切离开书斋,案桌而面向社会艺术生活实践的现场。从“现代”和“都市”的角度看,设计田野考察的主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物品本体”所要考察的有:①都市时尚设计品种、类型的考察②都市校园流行设计及饰物形式、类型的考察③都市媒体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内容、形式等的考察作为“行为主体”所要考察的有:①都市设计群体与消费群体的考察②都市居民对于设计的需求、品味、心理的考察③都市设计宣传、广告、传播机制的考察作为“思想理念”所要考察的有:①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与设计
张睿田野考察课程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