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资本论》二卷简介1二、二卷的研究对象四、二卷的研究方法、地位和意义一、恩格斯为整理和出版《资本论》二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六、资本循环理论七、资本周转理论本讲要点三、二卷的内容结构八、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新特点2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己的科学工作,将其余生来完成《资本论》的整理和出版工作。1885年《资本论》二卷出版了,当年恩格斯65岁。一、恩格斯为整理和出版《资本论》二、三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恩格斯在开始整理《资本论》手稿时已经63岁,而且在马克思逝世后不久便病倒了。恩格斯写信给拉甫罗夫说:“这使我特别担心,因为现在活着的人中只有我才能辨认这种笔迹和个别字以及整个句子的缩写。”3恩:“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全集24卷3页)列宁:“恩格斯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上去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列宁选集1卷92页)4列宁在他写的马克思的传记中着重指出:若不是经常有恩格斯在经济上慷慨援助,马克思就不但不能把《资本论》完成,而且一定会困死在贫穷的压迫之下。在《资本论》的写作上,恩格斯的帮助并不限于在物质上关心马克思,马克思在一些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上通常都和恩格斯商量,在信中陈述自己的结论,——恩格斯,因为恩格斯对这些问题是很有研究的。5“我不能否认,在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的40年间以及在这以前,无论在这一理论的创立方面,或特别是在它的完成方面,我都做了一些独立的工作。但是,基本的指导思想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方面,都是属于马克思的;而且把这些思想最后明确地表述出来,更是马克思的贡献。我所提供的东西,也许除两三个专门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轻而易举地补上。至于马克思所做的,我却永远也不能做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者。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一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平的”。 ——摘自恩格斯传6《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在流通中的表现。二、二卷的研究对象1、是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总流通过程,即再生产过程。2、是从资本的现实运动中考察资本的本质,主要考察的是产业资本的运动。3、既考察单个资本流通,也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7马克思指出:“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也就是说,资本价值不断经过三个阶段,不断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形式,从而达到增殖价值的结果,这种资本就叫做产业资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运动所采取的职能形式,而不是与产业资本独立、并列的资本种类。什么是产业资本?8《资本论》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二卷所研究的流通过程,并不是资本的单纯的流通过程,而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中的流通过程,即流通的总过程。通过对流通过程的考察,着重说明资本不仅是一个社会关系,而且是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运动过程也就是不断的再生产过程。9三、二卷的内容结构包括三篇21章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研究单个资本运动研究社会资本运动10
资本论6 二卷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