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构想与实践
重庆大学档案馆
二O一O年十二月七日
目录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构想
一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
二
数字档案馆的完善与提升
三
四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体会
前言
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于2009年10月10日通过由教育部、国家档案局、重庆市档案局、重庆市教委以及重庆大学有关专家的验收,并举行了数字档案馆开馆授牌仪式。
验收专家组结论性的评价意见:“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将档案管理系统与校园网业务系统紧密结合,有效地实现了馆室一体化、文档一体化、馆库管理智能化的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模式,建立了市内高校首家可覆盖全校各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了全校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重庆大学在我国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其整体构建模式和在业务管理、资源整合、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多项创新,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为建立更高级别的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有实际借鉴意义的参考模式。”
前言
建设实践
制定规划方案
前期准备
立项
完善与提升
数字档案馆
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立卷归档和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库房区和档案服务功能区管理智能化、档案馆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上述“五化”,构成了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项目工程建设成果的基本内涵。
一、建设构想
全球进入信息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2002年11月25日《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
教育部及时转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各部属高校提出具体要求;
我校的客观需求:第一,办学历史长,档案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新重庆大学由原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原重庆建专三校合并,拥有80年办学丰富的档案资源(11万多卷/件)。第二,多校区办学,空间跨度大,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第三,重庆大学加快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建设,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数字档案馆建设构想的成因
一、建设构想
2006年开始,学校正式把“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重庆大学“十一五”规划》,并载入2006年重庆大学党政工作要点进行全面推进;
2003年开始申请立项
2004年11月,制定《重庆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确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建设任务以及分步实施规划。
2005年7月召开档案信息化建设立项工作协调会,经校长办公会批准,拨款30万元支持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从此,标志着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项目进入启动阶段。
2006年3月获得学校专项投入:2006年投入100万元;2007年投入100万元;2008年投入50万元;2009年投入50万元。
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
一、建设构想
狠抓人才储备,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
建设标准化库房,更新现代化设备
改革档案工作管理模式,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
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数字校园、电子校务系统建设
抓好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方案奠定基础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期准备
一、建设构想
建设总目标:建设全国一流大学数字档案馆。
以校园网、公众信息网为依托,以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为重点,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档案资源数字化,构建门类齐全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运行和高效服务利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各部处、学院及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综合服务,为学校各级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制定
《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规划方案书》
建设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业务驱动、发展导向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实施策略:
外包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一、建设构想
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
(-)
(-)
目标任务: 数字档案馆网络运行服务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的构建,以及数字档案资源库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前期铺垫性工作。
目标任务:档案馆馆内业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部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在一定范围内的实施应用;数字化加工成果的服务利用。
目标任务:档案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管理、数字档案馆在档案管理利用方面的全面提升和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
二、建设实践及成效
zzzzzzzzz
(一)档案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zzzzzzzzz
(二)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
zzzzzzzzz
重庆大学 - 南京大学档案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