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丁集矿井1.8Mta新井设计.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丁集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北部,距淮南市洞山约50km,行政区划隶属淮南市潘集区和凤台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3′16″~116°42′37″,北纬32°47′26″~32°54′31″。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凤台~蒙城公路穿越井田中部, 且与凤台~淮南等公路相接,沿凤蒙公路至凤台港与淮河水运相接,淮南~阜阳铁路从井田南缘通过,矿井中心距凤台车站约10km,该车站东到蚌埠约110km,西至阜阳约100km,分别与京沪、京九铁路相接。矿区铁路专用线和矿区公路在矿井南部经过,交通极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丁集矿交通位置图

丁集矿井地处淮河中游,属淮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1~+23m,西北高,东南低。架河在本区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淮河,河床宽30~40m,两岸地势低洼,雨季淮河水位上涨易成内涝。淮河水位标高一般为+15m,历史最高洪水位为+(1954年7月29日)1991年为+,两岸筑有大堤,最大堤距3000~3500m,右堤顶高+,。此外区内遍布人工开挖的渠道,用以灌溉、防洪、排涝。
该地区百年一遇内涝水位标高为+。
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过渡带气候,为季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季节性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据凤台县气象局观测资料:℃,℃(1959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 ℃(1966年1月31日)。,(1954年),(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的40%。
(水面),(1958 年),(1980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相对湿度最大78%,%,平均为74%。
初雪一般在十一月上旬,终雪在次年三月中旬,雪期72~127天,最长138天,最短26天,最长连续降雪6天,日最大降雪量16cm。
冻结及解冻无定期,一般夜冻日解,冻结深度4~12cm,最大冻结深度30cm。
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南及东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多东北风,西北风,~,,最大风速22m/s (1978年8月8日,南风)。
根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矿井开发情况
淮南煤田是我国东部最大的矿区之一,淮南矿业集团现有生产矿(公司)井9对,, Mt/a,2005年实际产量3095万吨。矿区分为老区和新区,老矿区分布在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久,先后建有大通、九龙岗、新庄孜、谢一、谢二、谢三、李一、李二、毕家岗、李咀孜、孔集等11对矿井,其中大通、九龙岗、谢三、毕家岗等四对井先后已报废或并入它矿,由于生产系统复杂,资源不足等原因,一部分矿井批准破产、重组,现有生产矿(公司)为:新庄孜矿、谢一矿、谢李公司(谢二井、李一井、李二井),孔李公司(孔集井、李咀孜井)。潘谢矿区为新区,分布于淮河以北,七十年代开始建井,现有潘一、潘三、谢桥、张集、张北五对大型生产井和潘东公司(原潘二矿)。正在建设的还有顾桥、顾北、潘北等矿井。
1、水源
本井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新生界含水层水质均符合饮用水标准,含水组砂层较厚,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可作为矿井饮用水等生活用水水源;另外,矿井井下排水量较大,正常涌水量为480m3/h,经深度净化处理后也可满足矿井生产用水的要求。
2、电源
供电电源可靠:矿井地面设110kV变电所1座;其2回供电电源1回接自芦集220kV区域变电所,另1回接自丁集220kV区域变电所。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已与淮南供电部门签订了供电协议。因此矿井供电电源可靠。
3、建筑材料
矿井建设所需钢材、木材、水泥及其它土产材料,均可由当地供应。
4、村庄及土地占用情况
本区地处冲积平原,土地比较肥沃,村庄较多,农副业生产比较发达。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及稻谷。
从目前矿井开采情况来看,只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合理规划和安排,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占地和地面村庄对煤炭开采的影响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本区地处黄淮平原。淮南煤田位居广阔的平原之中,全部被第四系覆盖,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丁集矿井1.8Mta新井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463894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9-10